49內心衝突林長民(3更求票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說袁圭姿在圈內廝混許久,確實有點地位。
且文化圈嘛,講究個大家哈哈哈,哪怕面和心不和。
另外還講究個論資排輩。
最後還講究個排外性。
所以袁圭姿哪怕上次丟足面子,但他的人脈沒丟掉,他對外發聲的渠道還在。
他寫好文章連夜顛兒顛兒的打兩個電話。
西虹市日報社就緊急將之前的版面扯下,換上他的文章。
西虹市日報是輻射整個華東的大報,讀者接近千萬。
在網路時代前,其影響力不比西虹市電視臺差,在某些方面甚至猶有過之。
簡而言之,上面的內容能飛快的為千家萬戶知曉,並且形成某種定義。
這就是著名學者強大的“在野話語權”。
時年,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對方想回嘴都沒地方回。
任何人遇到掌握這種話語權的袁圭姿豈能不敗?
他也就是上次打“蒼蠅”時大意了一把,沒太盯著陳別江的事。
因為在當時的袁圭姿看來,那麼多大人物都被我搞過,區區一個二線小城的中學生算哪根毛?
偏偏就是陳別江,在西虹市電視臺本帶些惡意,試圖挖掘內幕的採訪時,他不僅僅征服連袁圭姿都有些搞不定的梁麗雅,還藉機反抽了他好幾個大嘴巴子。
但這次,袁圭姿已經認真起來。
他這次不僅僅高舉大棒,還要求西虹市日報內的關係不要再給那小子發聲的機會,徹底將他打成標杆,搞臭再說。
而袁圭姿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這,就是圈子的力量。
於是在次日,報紙上市後。
許多人看到袁圭姿佔據制高點,痛心疾首呼籲學生應該專心學習的言論後,不由自主就將陳別江定義為一個弄虛作假的“仲永”,不,是譁眾取寵的小丑。
不止陳別江,他爹都是。
因為歌曲什麼的肯定是他爹找人幫忙的唄。
這份報紙不止在民間,還進入了機關人物的桌面上。
許多人看後也不禁贊同袁圭姿的意見。
至於袁圭姿對於陳道亮和陳別江的惡意定義,世間哪裡來的真正的感同身受,絕大部分人也和老百姓一樣,這些人都沒去想,袁圭姿是怎麼能這麼肯定的,證據呢?
他們輕易就信了。
只有極少數認真看過陳別江採訪的人皺起眉頭,讀出袁圭姿在文章裡公報私仇的味道。
比如西虹市宣傳部的部長看完就搖頭評價說:“這個袁圭姿,心胸氣量未免太小了點,手段方式未免太惡毒了些。”
部長的兩個“未免”影響整個部門。
大家交換眼神後,默默在心裡把袁圭姿的名字後面加了個小小的問號。
這是從前沒有過的情況。
但這種影響的發酵卻還需要時間才能看到後果。
又或者,永遠沒有結果。
另外一頭。
同樣發行西虹市日報的江城市也響起一片罵聲。
但大家罵的都是袁圭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