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偷生篇 第十九章 東倉使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代著名文學家樂鈞所撰寫的《耳食錄》中,曾有這麼一段記載:
說是在乾隆年間,撫州府金溪縣有個姓周的老嫗,年逾半百,卻無兒無女,丈夫也在幾年前死了。
因此,周老嫗只能一個人住在破屋裡,靠討飯度日。
一天傍晚,周老嫗已經躺下準備睡覺,忽然聽到有人在她耳邊說:“你真是太可憐了,我來幫幫你吧。”
周老嫗嚇得趕緊轉頭去看,卻沒瞧見任何人,這下她更慌了。
此時,那聲音又在她耳邊響起:“你莫要害怕,床頭有兩百文銅錢,你可以拿著它們,到集市上去買些米麵。”
周老嫗按照這聲音的指示去找,果然在床頭髮現了兩百文錢。
於是她就問對方到底是何方神聖,只聽那聲音答道:“東倉使者!”
周老嫗知道對方的的確確是在幫助她,而非害她,也就不那麼害怕了。
自那日起,或錢、或糧,亦或其他食物,總是會自動出現在周老嫗的家裡,雖然都不多,只夠維持一兩天的,但用沒了就會再次出現,從沒有斷過。
不僅如此,這個東倉使者還會偶爾送來幾件衣裳,儘管只是些粗布素衣,但卻足以讓周老嫗免於凍餓之苦。
因此,周老嫗十分感激這個名叫“東倉使者”的神仙,一日,便對著空蕩蕩的屋子說道:“我受了您太多的恩惠,希望您能顯形,讓我見上一面,我也好為您塑一尊神像,一日三香的祭拜。”
卻聽那個東倉使者說道:“我本無形,但既然你想見我,那我們就在夢中相見吧。”
當晚,周老嫗果然夢見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頭前來找她,並告訴她,三日之後,村東頭的劉員外家會遭歹人洗劫,讓她近些天不要去那裡,以免受池魚之殃。
到了第三天,真的有一夥強盜趁夜闖進了劉員外家,一番洗劫後,還將劉家付之一炬,大火直至第二天清晨才被撲滅,事後統計,劉員外一家二十多口,無一生還,就連隔壁的兩戶人家,也被這場大火吞沒了,可謂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之後,鄉鄰間偶有一些喜喪大事,東倉使者都會用託夢方法,提前告知周老嫗,並囑咐她不要出去亂說,之後這些事情竟真的都一一應驗了。
時間久了,周老嫗偶然聽聞,周圍的人家,經常會無緣無故的丟東西,於是她便猜到了,應該是東倉使者乾的,但她仍然沒有把這個秘密說出去。
就這樣,過了幾年,鄰居漸漸發現,似乎很長時間都沒見到周老嫗出來行乞了,心中好奇,便到她家裡拜訪,可這一拜訪不要緊,竟赫然發現了自家丟的東西,便認為是周老嫗偷的,而周老嫗又不願說出實情,眼看著就要被抓去見官了。
這時候,房間中忽然響起了一個人的聲音:“那些東西都是我拿的,正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你家境富足,不愁吃不愁穿,只是少許身外之物,對你而言,也算不了什麼,若是再這樣糾纏不休的話,休怪我對你不客氣!”話音剛落,就有一塊瓦片掉落下來,砸在了那人面前的地面上,嚇得他趕緊落荒而逃了。
這事情在鄉里之間傳開,鄰居們都很怕這個東倉使者,於是便有人去龍虎山找張天師求了一道神符回來,闖進周老嫗的家中,將符貼在了她家牆上。
周老嫗見狀,十分惱火,上前就要撕掉那符,忽聞一道霹靂炸響,她的床頭被轟出了一個比窗戶還大的窟窿,只見一隻成年人大小的巨鼠躺在裡面,已經死了。
自那日起,周老嫗又開始窮困潦倒,做回了乞丐……
這個故事雖說杜撰的,可這“東倉使者”卻是真實存在的,並出現在了莊明等人的面前。
“不對啊,它們大部分的應該都是黑克蘭人吧,怎麼說的是華夏語?”潘小鵬疑惑。
“仙類怎麼可能會說人類的語言,它們說的應該是巫語才對。”餘優解釋。
“那‘東倉使者’在巫語裡是什麼意思?”潘小鵬繼續追問。
餘優搖頭:“不知道,我們屠龍人只懂得巫語的文字,並不知道怎麼發音,你的這個問題,應該去問馨姐才對。”
潘小鵬算了一下時間,現在國內應該才凌晨5點左右,怕擾了某對新婚燕爾的清夢,所以他沒敢直接打給甄馨,而是發了一條資訊,內容很簡單:嫂子,東倉使者在巫語中是什麼意思?
沒想到資訊剛發出去,那邊就主動把電話打了過來。
“喂,嫂子,起這麼早啊?”
“嗯,我在幫黃眷收拾行李,‘東倉使者’這個詞,正確的讀法應該是‘do ca si ze’,在巫語裡是‘殺了我’的意思,因為和古華夏語中的‘東倉使者’發音一樣,所以在古代就是這麼讀的,不過現代華夏語的發音早已改變,如果還讀‘東倉使者’那就錯了,不過話說回來,你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了?”
“啊?哦!我做夢,夢到的,那什麼…嫂子你先忙吧,我得再睡會。”潘小鵬說著就準備結束通話電話,卻被黃眷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