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鮮卑古城篇 第二十二章 鬼方祭壇(第1/2頁)
章節報錯
程仁拉著繩子,慢慢把黃眷送了下去,半晌聽到黃眷的喊聲:“隊長,下面沒危險,都下來吧。”
然後程仁把繩子系在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莊明等人一個接著一個的順著繩子,到了井底。
這個井很深,足有三十米,還好他們帶的繩子夠長。
這口井連線的是另一個密閉的空間,這個空間大概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這個井剛好是在這個空間的最右邊。如果鮮卑人打的這口井,稍微再偏離一米,想必就不會挖到這個空間,也就不會遇到羅剎鳥了。
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只有大概一米寬的長條空地上,左邊全是水看不清深淺,右邊是石階,通往一個高臺上。
黃眷說上面是一個類似祭臺的地方,除了一個石臺和一些羅剎鳥的骨骸,就沒別的什麼了。
眾人向上走去,來到了祭臺的最上方。
祭臺上的最上面也是一塊長條形的空地,不過卻有十幾米寬。
“這裡也有壁畫!”譚靜用手電照著牆壁,驚喜道。
對於這些未知的地方,透過研究解讀壁畫,可以快速的瞭解所在的地方,也可以大致瞭解古人的故事。
除了程仁和黃眷警惕著水面,其餘的人都在給譚靜打著亮,好讓她更清楚的看清壁畫。
“靜姐,看明白這上面說的是什麼了嗎?這裡有出口嗎?”潘小鵬見譚靜看完了壁畫還在那沉思,不由好奇的問了起來。
這裡的壁畫,不同於上面鮮卑人刻畫的好辨認。這裡刻的都有些抽象,讓人看不懂。
譚靜並沒有回答潘小鵬的問題,而是又從頭到尾仔細的看了一遍。
半晌才開口道:“我想我大概清楚這裡是什麼地方了,這裡應該是鬼方族的一個祭壇。”
“鬼方族?”莊明又有些疑惑了,這是個什麼族啊?聽都沒聽說過。
其實這裡除了譚靜和謝老頭,誰也沒聽說過鬼方族。說白了,都是學渣,檔案室裡擺了一堆古籍,就是沒人去看。
“鬼方族是商朝北方的勁敵,先周也有伐鬼方的記載。這個壁畫主要是講鬼方族的人從北方來到中原,被一名女將軍,帶著一群類似於大狗的怪物給打敗了。逃出來的人,來到了這裡,居住了下來。”譚靜解釋道。
“可這裡也沒看到什麼有人居住的痕跡啊?難道是被水淹了?”潘小鵬有些疑惑。上面還有一堆建築,一眼就能看出是以前有人居住的城鎮,可是這裡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
“我猜,應該是被鮮卑人的建築給掩蓋了。你先別急,後面會講到。”
然後譚靜又繼續說道:“逃到這裡的人,開始研究那位女將軍身邊帶著的那些犬形怪物,最後還真讓他們給研究出來了。”
說到這,譚靜指了一處圖案說道:“你看這個圖案,和錫伯族神獸,鮮卑郭落的圖騰是一樣的。目前出土過許多錫伯族和鮮卑的古墓裡,也出現過帶這種圖案的文物。鮮卑郭落,據說是一種似獅非獅,似狗非狗的動物,四蹄揚起像飛奔的駿馬,肋生雙翼,鼻前有一個像犀牛一樣的彎角。
相傳錫伯族人在穿越大興安嶺時,因山高谷深,行進困難。這時出現一形似馬,聲似牛,行走如飛而善解人意的神獸,被稱為“瑞獸”,後來演變成馬神‘海爾堪瑪法’,也有人稱其為鮮卑瑞獸。看來鬼方族的人研究出來的犬形怪物就是這個鮮卑瑞獸了。
後來鬼方族的人,利用這個鮮卑郭落,復仇成功,犬戎滅掉了西周。再後來犬戎分裂,一部分人帶著鮮卑瑞獸的製作方法,回到了他們的家鄉,剩下的人繼續留在了這裡。”
莊明聽得有些亂,搞不懂那些什麼族:“靜姐,你能講講那些什麼族的關係嗎,我有點亂。”
譚靜無奈的搖了搖頭,看除了謝劍南,其他的人都是一臉的不解,於是詳細的解釋了起來。
原來鬼方是商朝對其的稱呼,本是從烏拉爾山脈南下的一支雅利安遊牧部落,進入中原之後,與商朝爆發過戰爭,至於戰爭的結果,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根據近年來對殷墟發掘出土的歐洲人種骸骨來看,應該是輸了。
可到了周朝,鬼方族再次形成了強大的部落,當時已經改叫了犬戎,就是我們熟知的滅掉西周的那個犬戎,後來秦朝強勢崛起將犬戎驅逐到了蒙古草原一帶形成了後來的鮮卑,再後來的鮮卑在南北朝時期建立了北魏政權,直至衰落,演變成今天的錫伯族。
而這上面的古城,應該就是鮮卑人在南北朝時期所建立的,湊巧建立在了鬼方族的上面,掩蓋了鬼方族以前的生活痕跡。
“那後來呢?我看這壁畫上也有鳥,只不過畫的有點抽象,這鳥是不是就是那些羅剎鳥?”莊明繼續問道。
“不錯,這裡之所以被捨棄,就是因為這些羅剎鳥,這種鮮卑郭落能引來羅剎鳥。從壁畫上看,羅剎鳥與鮮卑郭落之間應該存在一種共生關係,但是卻會攻擊人類。所以他們不再製作鮮卑郭落,把這個地方埋了起來。你看這地上還有許多羅剎鳥的骸骨,說明這裡已經被掩埋了許久了。直到鮮卑人打井,挖到了這裡,才放出了這些羅剎鳥。”譚靜分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