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站定,回頭望去。

“裁縫店的地址,我給你寫信。”

隔空告訴他地址後,他又重複了一遍,確定無誤。

沈芳快步往回走,一方面趕時間,另一方面實在是臉皮太薄,經受不住他鎖定的熱烈的目光。

林光目送她直到再也看不見後,心滿意足,也轉身回家了。

在裁縫店的沈芳不久後就收到來自林光的第一封信,信裡的言辭含蓄而溫情。

一旦得空她便提筆回信。

就這樣,兩人的關係便在這來來回回的信件中慢慢變得親密,感情也愈發深厚了。

沈芳依舊是不定時回去,她也會提前在信裡告知。

兩人能否碰面,全仰仗老裁縫是否提前做好送貨的計劃並且按時執行,以及郵遞員能否風雨無阻馬不停蹄地把信快速送達。

也有多次林光空等許久沒見到人,實在是信還未到人已經回去過了,又或者是老裁縫被別的事情耽擱了。

這樣全憑運氣的會面讓兩人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候,僅是坐在一起聊聊天便也覺得知足了。

心裡坦蕩大方會面的兩人並沒有躲著旁人,偶爾也察覺到不懷好意的目光,身正不怕影子斜,倒也沒往心裡去。

可是農村裡,從來都不缺唯恐天下不亂的閒人,也不缺喜歡帶著主觀臆測添油加醋的多嘴之人。

最初是有人看到兩人在一起相談甚歡,便篤定兩人已經勾搭在一起,這倒也沒什麼。

只不過不知怎的,傳著傳著,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看到這兩個不知羞恥的人在林子裡行著苟且之事被他人撞見,實在是傷風敗俗有傷風化。

這樣不堪入耳的流言也傳到林家和沈家。

分別得到孩子“絕無此事”的保證,各自叮囑了一番要有分寸後,林家和沈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不做任何反應。

漸漸覺得無趣的眾人也不會膽大到當著林家沈家的面再次談起這些事,轉移了注意力的長舌和碎嘴們開始談論起別的八卦來。

鄉下也從來不缺故事和新聞,源源不斷,此消彼長,此起彼伏。

關於林光和沈芳的謠言終於消停了。

時間一晃而過,昔日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也長成十八九歲,有了些大人的模樣了。

正讀高三的林光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不想參加高考了。

他不願意再忍受這樣書信往來的日子,他想畢業後就跟沈芳一道去大城市發展,一起為兩人的未來打拼。

沈芳卻極力反對他的想法。

已經打拼三年,早已經出師,如今在裁縫店做工的她清楚地知道,現實有多殘酷,他的想法就有多天真。

多少農村的寒門子弟想著能考上大學、當上白領,擺脫農民的帽子,有朝一日衣錦還鄉,接受大家羨慕嫉妒的眼光,那該是件多麼光榮的事情。

兩人竭盡全力說服著彼此,誰也不肯在自己的立場上讓步。

見林光一天比一天荒廢學業的林家媽媽卻是先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