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祖墳山離林菲的爺爺奶奶家沒有多遠,繞過一座小山包就到了,而林菲爸爸的墓,就在外圍的位置。

墳墓周邊的雜草已經被剷掉了,墓碑上只有淺淺一層青苔,和林菲印象裡的樣子相差無幾。

墓前插著已經燃盡的香燭的棍子,還有一堆燒過紙錢的紙灰,燃燒的痕跡還很新,也沒有被風吹得到處都是,應該是不久前有人來過。

應該是爺爺奶奶吧。

林菲並沒有來過幾次,小的時候媽媽不讓她跟著前來,懂事以後,她多次提出要陪媽媽來祭拜,卻總被媽媽以各種理由拒絕,只是偶爾才答應。

這次同意讓她一起來,可能是因為當時林菲的語氣過於堅決吧。

林媽媽佇立了許久,看著墓碑沉默著,沒有表情。一時之間,林菲看不出媽媽有多悲傷。

林媽媽帶著林菲在墓前跪下,從包裡拿出紙錢和香燭,又從夾層裡拿出打火機,點燃香燭後仔細插在土裡,又藉著燭火燒起紙錢。

“她爸,我又來看你了。你看,菲菲也來了,她都快十八了,是個大姑娘了。”

“我們娘倆過得很好,你不要擔心我們。”

“菲菲今年就要高考了,你要保佑她呀……”

林菲一邊聽著媽媽的唸唸有詞,一邊跪坐著直盯墓碑,碑上碩大的“林光之墓”四個大字讓她開始晃神。

林菲的爸爸是個卡車司機,在林菲還很小沒記事的時候就因為遭遇車禍失血過多過世了。

所以她對爸爸的印象都構建在媽媽偶爾的感嘆中。

“你爸以前也挺粗心的,經常忘帶證件,開了半路又回來拿。”

這是在得知林菲的零花錢不見了以後安慰林菲說的。

“你爸也最愛吃蛋糕上的奶油了。”

這是在林菲生日那天看著林菲狼吞虎嚥地吃奶油時說的。

“你爸也喜歡上廁所的時候拿本書進去,一呆就是小半天。”

這是在三番兩次訓誡林菲不要帶書進廁所未果後說的。

“你爸……”

林菲知道媽媽每當念及爸爸的壞習慣或喜好時,都表示媽媽又開始想爸爸了,並且肯定遠遠不止於此。

她很想安慰媽媽,卻不知道從何安慰起,只能附和著媽媽,答應會聽話。

久而久之,當其他孩子還在爸媽的懷裡撒嬌的時候,林菲已經知道怎麼討好媽媽讓她高興了。

當其他孩子被欺負會向爸媽告狀的時候,林菲已經學會隱藏自己的壞情緒報喜不報憂了。

而隨著林菲慢慢長大,媽媽提及爸爸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可能是媽媽已經習慣了這樣相依為命的生活,也可能覺得再提起只會讓林菲越發覺得缺少父愛而導致性格方面的缺失了。

漸漸地,爸爸似乎成了一個不能說的話題,甚至每年清明和忌日都是媽媽自己獨自去掃墓,也不再讓林菲陪同了。

如今想來,媽媽每次單獨去林家祖墳山,都受到了不少惡語和白眼吧。

明明帶上她就可以避免這些場面出現的呀,媽媽這麼做可能也是怕自己瞧出端倪心生怨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