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裡,趙朗帶著烈山來到金鰲島上,簡單拜見了一下通天教主。

雖然等到烈山成就神農氏,證得人皇果位之後,趙朗和烈山之間的師徒緣分就會終結,但如今他作為趙朗的弟子,還是需要去拜見一下師祖的。

此後,烈山便跟隨趙朗,在峨眉山羅浮洞中修習仙法。

當十年之後,烈山修為達到天仙境界時,趙朗方才帶著他在洪荒之上游歷,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在三大人族部落中各自遊歷之後,二十年後,趙朗帶著玄山,重新回到姜水部落。

此時,正好是趙朗和烈嶽相約的三十年之期。

在烈山拜見完父母之後,趙朗繼續教導著已為中年的烈山。

烈嶽發覺到兒子歸來之後,無論是眼界還是手段,都比自己要強上不少,於是果斷將姜水部落首領一職交到了烈山手中,自己則悠哉悠哉的過起了小日子。

烈山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趙朗的指導下,不到短短三年,他便將這個姜水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得到了部落上下的一致擁護。

只是,隨著部落的發展,他漸漸發現了一些問題。

整個姜水部落的人口開始進入井噴一樣的極速增長期,而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打獵、捕魚、養殖家畜、採摘野果所帶來的的食物,已經有了跟不上人口增長帶來的消耗的趨勢。

這一日,趙朗正支著一根釣竿,盤坐在清水河畔的一塊大青石上釣魚,忽然發覺到烈山朝自己走了過來,臉上滿是鬱郁之色。

“烈山,你情緒這般低落,要是被族人看到,不知道又會引出多少猜測來。來,和為師說說,到底遇見什麼煩心事了。”

趙朗將釣竿插到鬆軟的草地中,隨手拿起一塊石頭壓住,轉過頭問道。

“師尊,是這樣的。”

見師父開口,烈山也不敢隱瞞,將自己遇到的困境一五一十的說給趙朗聽,最後說道:“師尊,弟子大致估算了一下,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部族裡儲存的食物撐不到明年夏天。”

“徒弟啊,你曾經跟著為師走遍了三大部落,如今又身為部落族長,你且說說看,這普通的人族百姓最需要什麼,這一生又要面對些什麼?”

趙朗從大青石上起身,招呼烈山,跟著他在姜水河畔一邊閒逛,一邊閒聊。

不待烈山回答,趙朗便伸出兩根手指,說道:“所求者,衣食住行;所面對者,生老病死。你且想想看,那三個部落在這上面,是如何做的?”

趙朗此言一出,烈山開始思索起在他遊歷期間,在三個部落中的所見所聞,越是思考,眼神也越來越亮。

無論是十萬大山,華胥之國,還是東海之濱,在這八個問題上,做得最好的無疑是距離姜水部落最近的東海人族部落。

不僅是東海人族未雨綢繆,囤積了大量的食物,更是由於東海人族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有數量不等的果樹。

這些果樹經過成百上千年的培育,所結的果實不僅可以用來果腹,而且產量不小,味道也是相當不錯,用來當作一段時間的充飢之物簡直綽綽有餘。

再聯想到東海人族部落乃是在自家師父的主持下一手建立起來的,烈山對於趙朗的佩服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看著自己徒弟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趙朗不由揮手笑罵道:“你再看為師,為師也給你變不出什麼糧食來!”

烈山撓了撓頭,憨厚一笑,朝趙朗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轉身朝著姜水部落走去。

隨後,烈山便將東海人族的措施在姜水部落中推行開來,並親自前往東海人族,向時任的東海人族部落大長老求取一些食物的良種。

對於此事,早早得到了趙朗吩咐的大長老不敢怠慢,連連表示沒問題,並表示,若是烈山有需要的話,東海人族這邊甚至能夠派出數千名有經驗的種植高手前往姜水部落進行示範指導,烈山聞言自是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