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成就天皇之後,在位一千二百年,隨後攜妻靈媧隱居火雲城,鎮壓人族氣運。

伏羲在位期間,靈媧先後為伏羲誕下五男一女六個孩子,五個兒子分別為龍氏皇伯,黃龍氏皇仲,炎龍氏皇叔,白龍氏皇季,黑龍氏皇少,女兒則被伏羲取名為宓妃。

五個兒子因為稱號中各帶有一個“龍”字,因此兄弟五人被合稱為五龍氏。

兄弟五人在伏羲的教導下,各個仁德賢明,不遜色與人族大賢,其中皇伯管農桑,皇仲事漁獵,皇叔管內政,皇季興水利,皇少佔卜四方,輔佐伏羲管理人族。

在伏羲退位之後,兄弟五人輪流擔任人族部落聯盟首領一職,並管理華胥之國。

因為身具修為,五兄弟各自在位千年之後方才退位,追隨父親伏羲的腳步隱居火雲城。

雖然五龍氏在位期間,大力發展華胥之國,但無論是東海人族部落,還是十萬大山部落聯盟,底蘊實在是太過雄厚,五千多年的時光不僅沒有縮小華胥之國與這兩大部落之間的差距,兩者間的差距反而被拉得越來越遠。

按照原時空的話來說,原本華胥國作為人皇之所在,應該是洪荒人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然而如今,經濟和文化中心早已落在了東海人族部落頭上。

要不是人族祖地在華胥國境內,恐怕華胥之國連政治中心這一遮羞布都保不住。

更何況,隨著三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以及三者之間交流的增多,華胥之國要面對的最大問題,便是人口的流失!

按照各自的經濟發展程度而言,東海人族是妥妥的城市級別,十萬大山的人族部落則相對要差上一些,算是城鄉結合部,而墊底的華胥之國底蘊最差,是其他兩個部落相比,那是和農村一個級別的。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午時是在原時空還是在這洪荒世界,都不能低估了普通老百姓嚮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意願和決心。

五千多年來,從華胥之國搬遷往其他兩大部落定居的普通人族百姓就已不下五十億之巨,相當於華胥國每年流失人口近百萬!

雖然這個陣列對於華胥部落超過三千億的人口而言並不算什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邊境人口的大規模流動,還是引起了華胥國內部諸多高層的疑惑。

此後,雖然這些高層做出了許多努力,但依然阻止不了人口的流動,甚至在領地內部引發了一陣動盪,最終此事不了了之。

在五龍氏退位之後,新任的華胥國首領在擔任人族共主期間,無論是威望還是手段,比起他的前輩來說都差得太多,再加上此時洪荒疫病肆虐,修士或能無視疾病的困擾,但普通生靈卻無法逃脫疫病的毒手。

人族之中,沒有修煉的普通後天人族佔了近九成九還要多,這些普通人族百姓構成了人族的主體。

但面對疫病肆虐,這一任人族共主因為應對太差,使得普通百姓傷亡慘重,最終在長老會的彈劾之下黯然下臺,連火雲城都沒有資格入住。

在疫病肆虐的過程中,人族內部原本積壓已久的矛盾也徹底爆發了出來,以華胥部落為首的三大部落聯盟牽頭建立的人族部落聯盟漸漸開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等到第六任人族共主上臺之後,他所能夠命令和影響到的區域,甚至逐漸只剩下了自己所在的人族部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