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章,方浩出動(第3/3頁)
章節報錯
“在那邊,打掉它!”鬼子還在開火,三排長自然看到了暗堡的位置。
“啪啪啪……噠噠噠……轟轟轟……”
聽動靜就知道戰士們反映各不相同。精確射手直接對著火力點開火,機槍手跟突擊手也是掃射壓制,投彈手直接丟出手榴彈製造煙火。
真正的大殺器,還是三個火箭筒兵。在戰友們的掩護下,他們找準位置,打出了三個火箭彈。
“嗖嗖嗖……轟轟轟……”火箭彈準確的命中了暗堡。
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鬼子已經沒有了針對山坡的火力點了。
保安團指揮部,胡一舟就坐鎮在沙盤邊上,前面每拔掉一個火力點,他就在沙盤相應的位置上去掉一個。
“團長,除錯好了,可以通話了!”就三排打掉鬼子火力點的時候,畢有金這裡興奮地對著胡一舟說道。
“除錯好了?行,讓方浩接聽!”胡一舟說道。
“給您!”畢有金把一個耳機遞給了胡一舟,還有一個麥克風。
畢有金除錯的,正是從鬼子那裡繳獲來的那種可以通話的無線電臺。本來只有一步的,後來用迫擊炮彈從咱家老李那邊又換來了兩部。
至於老李那邊從哪裡來的,咱就不知道了,或許是上級給他讓他換東西的?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現在胡一舟終於可以實時的跟方浩這邊保持資訊同步了,這很重要。
“方浩麼?你們那邊情況如何?”胡一舟問道。
“團長,剛才完成了三輪火箭炮的試射!距離兩公里,我們對著鬼子的炮樓進行了轟炸。前兩輪打掉了鬼子的四個炮樓,第三輪……第三輪一個機槍地堡都沒打掉,都放空了……”方浩不好意思的說道。
“兩公里……可以了,試驗員們有心了!”胡一舟倒是沒啥意見。
“現在,三營已經對河谷西段北邊的工事群抵近攻擊了,你們也發起攻擊吧!讓試驗員們把發射架都填滿,然後把火箭炮搬到汽車上,抵近到五百米再對著鬼子的機槍地堡進行一番轟炸!”
“不管效果如何,都要就留著足夠的火箭彈對三岔口東路跟南路的炮樓進行轟炸!你們的裝甲突擊卡車可以上了!”胡一舟說道。
“明白!”方浩大聲的回答道。
“都過來,團長的命令是……”方浩把命令傳達了一番。
“你們去吧,炮一連,炮擊準備!”說話的是高達,現在還是炮一連的連長。
既然要遞進攻擊了,炮兵連自然是要來一番炮火轟炸的,這個可是必不可少的。
防盜了啊,還有章節序號搞混亂了,已經給編輯說了,還沒給改……
日軍的一個小隊則大於中**隊的排,一般由7人小隊部、三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三支擲彈筒的8人擲彈筒分隊構成,共54人。在小隊級出現了日本步兵很有特色的一種支援武器——擲彈筒。以最普遍裝備的89式擲彈筒為例,口徑僅為50mm,最大射程700米,全炮重量僅4.7公斤,相當於一門超輕型迫擊炮。
89式擲彈筒發射時先由射手拉動擊發杆,然後由彈藥手將彈藥從筒口裝入,射手用左手握住發射筒,根據目標距離轉動手柄直至調節杆達到對應長度,射手透過瞄準線進行概略瞄準後,拉動擊發機上的皮帶將榴彈射出。擲彈筒對付的主要目標就是敵方的輕重機槍和炮兵陣地,日軍將其裝備到小隊(排)一級,作為最基本的步兵支援曲射武器,由於其重量非常輕,隱蔽性好,在熟練射手的操作下威脅很大。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軍在抗戰中並非動不動就挺刺刀衝鋒,而是打得極為精明和狡猾。實戰中日軍一旦遭遇到較為堅固的火力點,立即停止進攻隨地隱蔽。等待跟隨部隊前進的擲彈筒準確的將其打掉。在淞滬會戰中,中央軍18軍14師42旅的36挺重機槍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擲彈筒打掉了32挺,當時的**重機槍手回憶,他們一般打幾百發就要轉移陣地,否則日軍的擲彈筒就會準確的打來。一旦**的機槍火力被摧毀,日軍立即以重機槍火力壓制住**火力,隨即以優勢兵力發起衝鋒突破陣地。所以說抗戰初期面對歷經多年訓練的甲種師團的精銳時,的確是硬骨頭不好啃。
超過小隊(排)級後,日軍還有更多的步兵支援武器留待下次再介紹。而到了抗戰中後期,大量日軍並組建為駐守部隊,以小隊甚至分隊的規模駐紮在廣袤的中國被戰區,單兵武器的配備相比早期強調野戰的師團有了較大調整,由於執行守備任務為主,機槍的比例提高,擲彈筒反而沒有什麼作用,這也是中國影視作品基本不反映擲彈筒的一個理由吧。
aisou8
喜歡抗戰之捍衛者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捍衛者愛搜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