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放!”

“預備……放!”

82迫跟重型迫擊炮的陣地之間隔著一公里多的距離,但是這兩個陣地有著統一的指揮,因此他們幾乎同時的打出了第一輪炮擊。

“嗵嗵嗵……嗵嗵嗵……”

隨著一聲聲的炸響在山谷中迴盪,炮彈發射的硝煙開始在山谷中升騰,16枚82迫炮彈在前,10枚120迫擊炮彈在後,呼嘯著向著東陽關東邊的鬼子炮兵陣地飛去。

沒錯,炸的就是鬼子的炮兵陣地。等把鬼子的炮兵陣地摧毀了,炮也給炸成廢鐵了,剩下的步兵們還不任由咱家炮兵蹂躪的?

再說了,如果不是為了炸鬼子的炮兵,咱們炮兵營犯得著在山溝溝裡窩著?躲在東陽關西邊的村子裡不香麼?

“放,極速射,五發!”這是82迫陣地。

“放,極速射,三發!”這是120迫陣地。

在打出了第一輪的炮彈後,剩下的時間裡就是極速射,要做到萬無一失的先打掉第一目標。然後,就是第二目標、第三目標。

等炸完了炮兵陣地,再儘快的把手裡的炮彈給打鬼子的步兵招撥出去。三個基數的炮彈啊,82迫是300發,120重迫是240發,得使勁地打才行啊。

“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炮彈發射的轟鳴聲越發的響亮,然後炮彈一波一波的開始向南飛,簡直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的節奏啊。

終於,在飛過二十幾秒鐘後,炮彈們終於完成了空中飛舞的使命,狠狠地砸向了鬼子的炮兵陣地。

“啾啾啾……啊,快躲開,快快的……”在炮彈的呼嘯聲中,鬼子的炮兵們再也顧不得調整炮口朝向了,趕緊向著遠處跑。

“轟轟轟……”

繼續防盜

第二個特點是擲彈筒和連射武器直接配屬到小隊(班)一級,而且數量不低。相對比的是德軍的步兵連只有12挺機槍和3門50mm迫擊炮(機槍連再配屬6門81mm迫擊炮,但總數大大少於日軍),美軍步兵連配備3挺重機槍、3具火箭筒、3門60mm迫擊炮、12挺輕機槍。從下表可知,德軍在70mm以上的大口徑火炮佔有絕對優勢,隨同步兵推進的支援武器和輕重機槍上都不佔優勢。二戰德軍的精華還是在於高度機械化(或至少是摩托化)的裝甲師或摩托化步兵師,單靠僅僅實現了騾馬化的普通步兵師雖然在大口徑火炮上有優勢,但無法擊潰在人數、輕武器和步兵支援武器佔優的日軍,很容易打成類似一戰的一線平推僵持戰。

日軍自身也深知在連射武器上的差距,因此苦練擲彈筒戰術。在淞滬會戰中,國軍中央軍18軍14師42旅的36挺重機槍被日軍平射炮和擲彈筒打掉了32挺,國軍重機槍一般打幾百發就要轉移陣地,否則日軍的擲彈筒就會準確打來。一旦國軍的機槍火力被摧毀,日軍立即以重機槍火力壓制住國軍火力,隨即以優勢兵力發起衝鋒突破陣地。

第三個特點是訓練精良,由於日軍重武器效能上短時間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這需要以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為基礎),日軍不得不反覆強調兵員素質的提升,甲種師團計程車兵大多數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無論體能、射術、格鬥和拼刺都在各國軍隊中毫不遜色。在抗戰前期,全中國的各地軍隊一起艱苦抗擊的,正是這樣一支經過了長期的訓練的倭寇精兵,交換比雖不好看,但也值得後人去理解前人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提醒國人,加倍提防我們身邊這個永遠蠢蠢欲動的千年近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