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連,加上營屬的6個82迫炮兵組,加上軍需後勤等士兵,剛好750人。

這樣的組建編制相當的緊湊,也能讓三個步兵連人數和武器裝備一致。

具體到戰鬥力上,三個連裝備相當,可以更加容易的佈置作戰任務,並且一個營出去戰鬥,基本上沒什麼閒人,都有各自的使命。

當然,這樣編制下去,攜帶的彈藥就會不足。

但是咱家不是還有後勤保障營麼,不是有汽車連麼?不是還能臨時的抽調各村的民兵組成後勤輸送隊伍麼。只要是在九寨周邊戰鬥,補充彈藥還是很方便的。

即便是把一個連拉出去遠端作戰,戰士們的彈藥攜帶也不會太少,至少60迫的炮彈管夠。

因為這幾個幹部參考了胡一舟在最後搞鬼子後勤時候的辦法,把60迫的炮彈分散給了步兵們幫助攜帶。正好一人去掉四個9兩重手榴彈,在給加上一到兩個60迫炮彈剛好。

至於是帶上一個還是兩個,就看戰鬥遇到的敵情了。

好吧,從這幾個幹部們制定的人數削減計劃上,胡一舟感覺到了深深的同病相憐的感覺。

啥病?火力不足恐懼症……

部隊調整完畢,二營出去駐守,三營的幹部們等待假期的結束。

而各村的民兵們,卻是等來了在11月12日那天進行集訓的命令。在以往的時候,這天開始是連續幾天的九寨演武的。

不過在去年的時候,正好趕上胡一舟帶著三營迴歸,也就沒去進行。倭寇都打到大門口了,還演武?

各村的民兵們不明就裡,但是依舊是準備在那天齊聚在九寨孫家集參加集訓。雖然他們是民兵,但是組織紀律上可是相當的注重。

這次集訓,也是眾人商議的結果。

既然保安團無法再從九寨抽調兵員了,那就把民兵們訓練好了吧!趁著這次集訓,也正好給九寨的民兵們把裝備換一下,換成九寨步槍和通用機槍加重型霰彈發射器的組合。

至於虎尊炮這個老掉牙的古董,胡一舟決定吧它們給剔除出去了。拿石頭砸鬼子,哪裡有用新一版的集裝禮花彈炸鬼子來的舒坦?

除非………能把虎尊炮壓口的那個實心鉛球或者石球換成空心的開花彈……

可是,咱家的擲彈筒都用不完了好吧?有那個功夫研究這個,還不如去造些擲彈筒榴彈來的實在。

嗯,胡一舟的主要目的,就是給九寨的民兵們變的訓練正規化,裝備現代化,然後集中訓練之後給他們找點仗打打。

那時候,三營的假期已經結束,換裝也已經完成,正好有時間鼓搗民兵的事情。民兵無小事,只要用好了,在某些時候可以發揮出不次於正規部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