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哥幾個的意思,就是你琢磨琢磨看看,不能老是讓這些民兵們訓練訓練,總得給他們找點仗打打,見見血。這萬一要是鬼子進了九寨,咱們這些民兵們也不會慌了神!”

胡老爹說得很慢,但是很仔細,不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民兵需要實戰訓練。

“爹,這個問題,我也想過!等咱們的隊伍回來了,我再給各村的民兵們集訓一下。如果有機會,就讓民兵們出山去打幾仗!不過爹,這一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啊!”胡一舟說道。

“死人?不打仗就不死人了?這也就是咱們這裡有了隊伍,成天不是打槍就是打炮的,野獸都給嚇進了深山。彺些年,哪年不被野獸叼走一倆個孩子,不被狗熊老虎的弄死一兩個大人?”

“再說了,咱們出去打的是倭寇,這是咱們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不能荒廢了!出去打倭寇死在外面,總比者倭寇進了村子,殺咱們的親人要強吧?死人的事情你別管,就管好打仗的事情就行!”胡老爹說道。

“好吧!不過這次……再等等吧!我會找機會讓你們民兵們得到鍛鍊的。”胡一舟欲言又止的說道。

“行!”胡老爹沒再言語。

在今天剩下的時間裡,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燒火做飯炒菜包餃子,順便逗弄兩個屎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當然,在大家圍著胡一舟問了一遍出去打仗的經歷過後,胡一舟就被遺忘在了一邊,胡曉山和胡曉婷轉而成了家裡的主角。

爺爺奶奶,倆大爺,倆大娘,爭相過來抱孩子。

這小小的孩子,身上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大人們為他們忙前忙後的卻心甘情願……

被冷落在一邊的胡一舟,其實也沒閒著。幫大哥二哥剁肉餡子,幫著順菜,幫著磨麵粉……

等閒下來的時候,胡一舟又把思緒放在了保安團身上,完全忘記了今天給自己放假,什麼都不想的事情。

胡一舟跟自家老爹說話的時候欲言又止,其實還是兵員的問題。

這次戰鬥,對於保安團來說戰損不小,胡一舟想把保安團三營的建制完整起來,還有個二營一連一排跟隨嶽小軒北上做生意了,胡一舟也想把這個排給重新組建起來。

這裡頭,就牽扯到了新兵的問題。

只是,九寨以及周邊不再適合徵兵了,胡一舟在想著從哪裡弄來合適而又可靠的兵員回來。

保安團的九寨子弟,其實已經陸陸續續的招募了好幾批了。

第一批進入九寨保安團的子弟,都是家中的次子,按照傳統是不能繼承家業的,頂多父母給置辦一處房產或者把老宅子分給次子一半作為家業。

至於有平輩兄弟家裡斷了香火的,還會把次子過繼給兄弟,送走老人後,家產就是孩子的了。

嗯,咱們主角胡一舟的前身胡周,就差一點成了他大伯家的繼子……

現在,這些原本在家中沒啥地位的次子們,一個個的成了保安團的老兵。當班長的當班長,當排長的當排長,最次的也是副班長。

這就導致了後來參加保安團的長子或者老三們,只能在老二的手下當兵了。當弟弟的還好一點,當哥哥的跟著二弟混,就有些抹不開面子,只能拼了命的訓練殺敵,以求追上甚至超過老二的地位。

嚴格的算起來,九寨和周邊的這些村的村民,有超過一多半是保安團的軍屬。剩下的一小半也是沾親帶故的。他們家裡或者沒男孩子,或者孩子只剩一根獨苗,或者年齡不合適了……

像這種傳承了幾百年的家族村落,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長輩晚輩之間的年齡差距會拉得很小,甚至晚輩當中最年長的比長輩當中最年幼的還大了幾十歲。

一個五六十的老頭,喊一個還在吃奶的奶娃娃小爺爺是啥感覺?同時,這也就導致了保安團的子弟兵當中,有好多這樣差著輩計程車兵。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即便這樣,保安團計程車兵當中已經囊括了九寨和周邊十幾個村寨當中絕大多數的年齡從17歲到25歲的青年們了。

也就是說,九寨的百姓們為了抗日,已經把整整一代人都投入到了抗日戰場上,真不愧是流著戚家軍血脈的人。

所以說,除非胡一舟放寬年齡的上下線,否則是無法從九寨得到兵源了。或者他可以等到明年再長大一二百個孩子……

其實,胡一舟也不忍心再從九寨徵兵了,總不能把九寨子弟都放在戰場上吧?

中午喝酒吃菜,晚上水餃伺候,這就是胡一舟今天得到的招待。快到晚上的時候,胡一舟一家五口人回了自家的小院子。

哄睡了兩個孩子,胡一舟又繼續當起了老牛耕地,還是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