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前面說過的一路沿著長江西進,一路沿著大別山北麓,貼著大別山西進,最終夾擊武漢。

這個計劃比起前倆計劃就差得更遠了……

北路的進攻司令官是東久邇宮,這傢伙是天皇他叔,手底下有四個師團,都是正經的滿編滿員的甲種師團(3.10.13.16)師團。

注意了,這四個師團,第3師團先遣隊,13師團山田支隊,16師團都參與過南京大屠殺。尤其是13師團和16師團。

胡一舟知道自己的一個團,面對著這樣一場大戰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甚至如果被坑了,甚至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但是,就衝著這些個鬼子師團,胡一舟就覺得過來一趟也值了。不為別的,就為了軍人心中的那一口氣!就為了給這些劊子手們早點送回家去見天皇地下……

要不,就憑著軍政部的命令,他會機械化推進?會把保安團的主力陣容帶出來,會把最好的武器,最充足的彈藥都帶過來?做夢去吧!

在家裡陪陪老婆,逗逗孩子不舒坦麼?在太行山打游擊不香麼?在華北平原破壞破壞鬼子的交通不好玩麼?化裝成鬼子貴族軍官去城裡面晃悠晃悠順帶下點毒啥的不過癮麼?

所以說,還是胡一舟胸中有氣,有一股手刃仇敵的意識在影響著他……

“嗚……哐當哐當……嗤……”隨著長長的汽笛和剎車聲,一列軍列停在了信陽火車站,胡一舟的目的地到了。火車再往南,就會穿過大別山,到達武漢那邊了。

哦,忘了交待大別山的地形了。

大別山這個山吧,首先它很大,否則也不能叫大別山!其次呢,因為它的阻隔,山北山南的氣候差距很大,所以才叫大別山。

據說啊,李白曾登上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顧盼了南北二側的風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大別山由此得名。

具體是不是這麼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大別山的形狀,很像是一把巨大的斧頭,斧柄在西,斧頭在東,正好把武漢給擋在南邊。

鬼子想透過大別山進攻武漢,就必須翻過大別山。而翻過大別山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橫穿大山而過的七條通道之中的一條。並且這些通道越是往西越短。

而胡一舟要去的商城,就是這七條通道當中最靠東邊的一條的道口之一。因為為商城西邊的白雀園,沙窩也可以南下……

火車進站,因為是軍列,所以享有專有的站臺停靠。

等到保安團所有人員物資下了火車,崔耕的車隊也下了火車,軍列才開往別處。沒錯,崔耕他們直接把重卡開上了火車,拉著就到了信陽。

“團長,咱們怎麼走啊?這麼多的物資呢!”看著鐵路兩邊放著的彈藥和糧食,蘇老六不禁問道。

“是啊,怎麼帶走呢?”胡一舟也有些犯愁,這帶得太多了啊!不說多餘的彈藥,光是一營一個普通步兵身上就有90發的子彈和8個手榴彈。就更別說警衛連戰士們身上二百發往上的戰鬥彈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