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知最終決定採納剛才提議的舉辦競賽的方案。

但競賽範圍不限於國內高校,他決定在全世界的IT圈舉辦一場資料壓縮演算法。

不管是學生還是教授,又或者是掃地的、看門的,都可以參加這個比賽,只要拿出可以證明的技術方案,都可以算作成績,參與競爭最終大獎。

會議上,隨即討論了獎項的設定:

特等獎一名,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五名,三等獎十二名。

獎金池一共三千萬人民幣。

具體分配要根據演算法評分來定,如果特等獎尤其優秀,可能就要分走這三千萬的大頭。

這算是歷史上獎金最高的個人組織比賽了。

由於競賽是非官方組織,並且涉及獎金過高,所以還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查。

好在知夏科技的影響力用來辦一場高額獎金的競賽不算難事,手續一個下午就辦齊全了。

之後第二天,由知夏科技發起的千萬現金演算法挑戰賽就宣傳開來了。

比賽從宣傳的這天開始算起,期限為三十天。

三十天後,參賽選手透過線上平臺遞交參賽程式,再由知夏科技後臺認證,決出優勝者。

規則是從比賽開始到時間截止之前,都可以提交程式,另外不限制提交次數,一個人可以提交多條演算法。

這樣就可以把演算法提交分散開來,夏知這邊有充足的時間來給各個程式測試打分。

另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承諾:所有提交的演算法由開發者本人持有百分百的版權。

不論是得獎者還是被淘汰者,知夏科技不染指演算法的版權。

普通競賽的獎金其實就是對優秀演算法的出價。

開發者拿獎金,競賽舉辦方得到演算法,各持所需。

但是夏知明白一個好的資料壓縮演算法價值之高,不是這三千萬能買的下來的。

為了防止有惡意程式或者無效演算法,夏知讓演算法部那邊先設定一個初級的審查程式。

所有提交的演算法經過第一輪的資料壓縮測試,在有效的情況下才可以送到伺服器這邊。

然後是由專業人員透過測試各類資料來給演算法打分。

有文字、圖片、影片各類資料。

評價標準是壓縮比、失真率統籌算分的維斯曼評分。

市面上最好的魔笛演算法維斯曼評分是5.8。

只要能達到2.5以上都算是好演算法。

......

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由於獎金高並且不用‘出賣’演算法版權,所以全世界的技術大牛都願意拿出時間研究一種壓縮策略,然後將其落地成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