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佛門密宗(二合一,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將軍,不好了,不好了!”而與此同時,朔方軍將領張守珪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元寶(張守珪的字),出了何事?怎如此慌張?”
“將軍,有一部分魯軍突然暴動了起來,封常清和渾瑊兩位將軍正在統兵鎮壓,希望將軍可以回去主持大局。”
“是封常清讓本將軍回去,還是渾瑊讓本將軍回去?”王忠嗣皺眉問道。
張守珪一聽王忠嗣的問題,也是一愣,他不明白為何自家將軍在這個時候,還糾結是誰說的事情,不過他還是第一時間給予了肯定得答覆:“是封常清將軍。”
“高昂,前面開路,馬上入城!”聽見張守珪的回答,王忠嗣心中的擔憂更重。當下不管軍中變故,意圖憑藉高昂的勇武強行入城。
“阿彌陀佛……”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群僧侶卻從洪墨城方向走來,擋住了王忠嗣等人的道路。
“敢問閣下何人?”王忠嗣看著為首的兩名和尚,開口問道。
“貧僧不空(僧一行)見過王將軍。”
“兩位高僧為何攔我等去路!”
王忠嗣沉聲質問道,雖然他感受的出,面前兩人都是得道高僧,佛法驚人之輩。但他卻毫不怯場,因為他的身邊有聖階武將高昂,身後有15萬鐵國大軍!
“阿彌陀佛……貧僧覺得將軍與我佛門密宗有緣,欲度將軍入我密宗修行。”不空三藏法師微笑說的。
歷史上不空乃是唐朝時期佛學家、密宗佛教二祖,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開元三大士”,與鳩摩羅什、玄奘、真諦並稱中土佛教四大譯經家。
幼年出家,14歲進入闍婆國,遇見金剛智,隨其進入涼州,受戒於洛陽廣福寺,法名“不空”。金剛智圓寂後,師從天竺龍智、普賢阿闍黎,用心學習密法,周遊印度半島。
天寶五載重返長安,帶回梵本經100部,住持長安大興善寺,賜號“大唐智藏”,受封特進、鴻臚卿。天寶十二載,應西平郡王哥舒翰的奏請,住持涼州開元寺。安史之亂時期,暗中和唐肅宗互通訊息,備受皇室禮遇,大規模集中和翻譯梵夾。佛法精湛,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廣譯顯密經書,灌頂傳法,教化弟子頗盛。興造金閣寺和玉華寺,發展成為密教重心。
唐代宗大曆九年圓寂獲贈司空、肅國公,封號“大辯正”,成為“冠絕千古,首出僧倫”的一代戒師。
在《逐鹿》之中,他亦是一名聖階僧侶,佛法通玄,世之罕見。
“度化我?”
王忠嗣冷冷一笑道:“二位大師的來意,我王忠嗣已然明白了。在此之前我還是問一句。佛門,真的要蹚這趟渾水?”王忠嗣一臉殺意的說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鐵王殺伐過重……”
王忠嗣聞言不由一臉鄙視的打斷道:“那大師為何不去隔壁東瀛,我聞那東瀛大名織田信長,號稱第六天魔王。為人殺伐極重,更被佛門稱為佛敵。大師為何不去東瀛度化他。還有那北魏宗室拓拔燾,時常屠戮僧侶,焚燬佛寺。夏王李元昊,更是弒母殺舅。大師不顧這些人,卻找上我鐵國。當我鐵國好欺負嗎?”
聽王忠嗣這麼一說,不空三藏當即尷尬了。不過修為精深的他,表面上還是保持一副淡然模樣道:“善惡有報,因果必償,眼下,貧僧當先了結鐵國之果,再行度化眾生之舉。”
一旁的僧一行也打斷道:“阿彌陀佛,無論施主有何言語,今日我等限於職責,只能阻施主於此。”
歷史上,僧一行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學家和釋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人。諡號“大慧禪師”。自幼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曆象、陰陽、五行之學。
先後在嵩山、天台山、當陽山學習釋教經典和天文數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後成為佛教一派密宗的領袖。
在《逐鹿》中,僧一行是不空與金剛智的弟子,本身除了是聖階的機械師外,亦是9階僧侶,佛法深厚過人。
心知眼前二人絕非善茬的王忠嗣,緩緩從坐騎旁的得勝勾上,取下了自己的金背虎頭刀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