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算起來,賈赦與太上皇的關係,甚至比林如海和太上皇的關係更密切。

但是這些年下來,太上皇卻一直對便宜爹不聞不問,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可是這種不正常的事情偏偏就發生了,而且還發生了不少,比如說原著裡賈家一個落魄勳貴,居然想辦法讓賈雨村當了朝廷大員,讓元春原身那樣一個狠毒淺薄的女子成為了清風帝的賢德妃……

這可能嗎?

不可能,但是它偏偏成了,如果換一個假設,太上皇並沒有放棄便宜爹,而是私下裡和“便宜爹”達成了共識呢,事情是不是就說得通了?

這裡的“便宜爹”不見得就是賈赦,也有可能是以“便宜爹”身份和太上皇達成共識的賈母,甚至是賈政,畢竟得到好處的都是賈家二房,賈家大房可是一點兒好處也沒有得到。

當然,迎春也不是胡亂推測的。這些年和便宜爹的相處,迎春可不覺得他是那種愛侄兒侄女超過自己親生兒女的奇葩。

如果他知道自己有這樣的靠山,有這樣的門路,不留給自己兒女用,被自己弟弟擠兌的連正院都住不了,這本就匪夷所思。

還有這一次王子騰的事情,也就更說明了這一點。

迎春大膽的推測,當初賈赦應該一直在透過榮國公和太上皇有隱秘的聯絡,可是等到榮國公仙逝之後,這條隱秘的線就被賈母給拿到了。

賈母李代桃僵的事情,太上皇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但是顯而易見的是,這件事情賈政是知道的,王夫人也是知道的,就連作為王夫人嫡親哥哥的王子騰應該也是知道的,所以才幾次三番的讓賈寶玉傳話給賈母。

要說不知道的,那就只能是便宜爹了,畢竟任誰也沒想到自己的親孃,居然會把心眼偏到咯吱窩裡,連大兒子的仕途都不要了,就是一門心思的為自己的小兒子謀福利。

說實話,在迎春看來,賈母是一個格局不大的內宅婦人,將這份不屬於自身的人脈儘快的變現,她應該會很願意才是。

根據賈母的為人處世,再加上原著的大致走向,迎春覺得賈母之所以不願意將人脈變現,很有可能是榮國公留下了什麼話,比如說不許王家舍了京營節度使的身份之類的話。

賈母礙於自家相公的囑託,這才有了不自在,後來因為清風帝的一些騷操作,元春被封了妃,賈母不得已才答應了。

畢竟在迎春看來,王子騰捨棄了京營節度使不做,而去博什麼升遷,實在是太蠢了,完全違背了四大家族的對於仕途的規劃。

甚至有些懷疑,這是清風帝或者太上皇給王家設下的陷阱,為的就是引誘王子騰捨棄京營節度使的身份。

要知道,京營節度使這個官職雖說不顯山露水,但是卻牢牢的把持著皇帝和京都的安全命脈。

京營節度使就是“京營”的最高長官,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

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

當皇帝親征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京營節度使向皇帝負責,離皇帝最近,必然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擔任,在王子騰擔任京營節度使之前,擔任這個職位的一直是寧國府的寧國公。

後來太上皇寵幸甄太妃,自家那個老狐狸的祖父,或許是為了避免和甄家有什麼明面的爭鬥,或者是覺得護住手札最重要,這才急流勇退,讓寧國公卸任了京營節度使,免得遭了太上皇的忌憚。

至於將差事交給王子騰,應該也是看他同屬於四大家族,又和賈家是姻親的緣故。

太上皇是忌憚賈家也好,是為了安撫王家也好,總是王子騰上了位,把持住了京都。

如果王子騰聰明的話,就應該知道這差事得來不易,他只緊緊地抓住京營節度使的身份不放,王家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以後這件事情交給王家的子嗣也好,交給四大家族誰的手裡也好,都能和皇帝互相制衡,保住四大家族的根基。

自己那個運籌帷幄,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祖父之前應該是打著讓賈璉接任王子騰的打算,要不然也不會將賈璉接到身邊養著。

不過這計劃趕不上變化,誰想到他突然就腦卒去了,然後娶得那個糟心的短視的夫人,不僅逼著大兒子搬到了馬棚,還將和太上皇聯絡的事情也給瞞了下來。

王子騰也不知道被誰鼓動著,居然起了異心,想要謀求升職,去做什麼九省統制,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官職是升了,但是和皇家制衡的關係也斷了,以後將王家拍扁還是揉圓可就隨清風帝樂意了。

不過迎春要管嗎?

不管!

賈家大房如今可是和王家不在一條船上了,王家自以為上的是清風帝的船,但是清風帝一直在琢磨著將王家手裡的船舵捏在手裡。

雖說賈家大房是稀裡糊塗的上了定王和皇三子的船,但是畢竟已經上了,再去管王家,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因為午食多用了些,迎春洗漱完也沒有下去用晚食,就上床休息了。

一夜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