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聘婷婷的走來,斜插在側面的碎珠兒髮簪一顫一顫的,給人一種想要保護的慾望,偏偏臉上的表情很是嬌蠻。

這樣的反差讓人心中微癢,入魔一樣只想將目光鎖定在她身上,也就是年歲不大,要是再大一些,只怕還不知道出落成什麼樣兒呢。

不說莫非,只說周敏,他身為定王也算是見多識廣,見到這位小小姐都忍不住微微一愣。

“林小姐,賈二之前也說過了,這是賈二的外祖家,和林小姐沒有什麼關係,是您非要跟著我來。

別說這些侍衛還沒說什麼,退一步講,就算是他們真得不給我國公府的面子,難道你們巡鹽御史府就比我們高了不成?

不過是二品的官員罷了。”

巡鹽御史府?

二品大員?

“王爺,是林如海,太上皇時期的探花,亦是心腹。”

其實不用莫非說,周敏也認識這位林探花,當年驚豔了整個京都的美男子。

不,用美男子來形容他根本就是對他的侮辱,相比較他的樣貌,更讓人欽佩的是他的膽量。

當年殿試是太上皇親自出題,題目是大陳的稅收政策。

參加殿試的舉子們大多數是歌功頌德,將大陳的稅收政策和前朝最重的時候相比,對大陳大加讚賞。

還有一小部分是避重就輕,雖然委婉的提出了對於稅收的改進,但是措辭含含糊糊,唯恐惹了上面避諱。

只有這位林如海,洋洋灑灑將大陳稅收的問題點了出來,尤其是鹽政,用詞頗為犀利,入木三分,就連解決辦法也寫的很是縝密,可行性極高。

這種舉動,簡直是驚呆了一眾判卷的官員,因為是殿試,自然沒有落第一說,不過官員們都知道太上皇最是一個好大喜功的。

揣摩著他的心思,就將這份文采斐然的試卷打入了三甲,不過好在也有對他頗為欣賞的官員據理力爭,倒是沒有墊底,成了三甲的第一名。

按照之前的慣例來說,帝皇日理萬機,雖說是科舉大事,但是一般也就是將前五名的卷子送進去。

偏偏那一日夏守忠已經將前三名的卷子拿出來了,卻沒有宣佈名次,而是又將後面的幾份卷子取了,也送入了御書房。

最後這一位本來已經內定了三甲頭名的林如海,居然一躍而起,跨過三甲,成了頭甲第二的探花郎。

不過莫非卻是說錯了,太上皇雖然拍了這位林探花去了江南幫他管理最重要的鹽政,但是對他針砭時弊的性子卻很是不喜。

相比較聽這些糟心的事情,他其實更喜歡那些謳功頌德的吹捧。

當年之所以取中他做探花郎,也是因為當年承恩侯和丞相對林如海頗為推崇,極力舉薦他去江南管理鹽政。

又有皇太后在身邊求情,這才勉勉強強答應了,不過到底心裡有些不舒服,只說這探花不如他長得雋秀,硬是點了他做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