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的祖籍在離京都不遠的通州,雖說在當地不是世家大族,但是詩書傳家,在當地也頗有名望。

定王生下來就帶有殘疾,斷了登位的可能,當時的太皇太后憐惜,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為他和白家定下了親事。

又擔心未來王妃會嫌棄他,就命白家將王妃送到京都的王府,所以定王和白鳶兒說是夫妻,更是青梅竹馬。

定王從小腿有殘疾,行動不便,太醫院的太醫們也沒有什麼辦法,直言他終身需要輪椅作伴。

還是定王十五歲那年,準王妃白鳶兒在赴宴的時候聽別人說起凌波山神醫,偷偷一個人遠赴凌波山,三步一叩首求來了神醫相助。

這才讓定王站了起來,雖說還有些坡腳,但是不仔細看卻是看不出來了。

太上皇大喜,就給了他戶部的職務,不少官員見他不光站了起來,還有了如此權勢,紛紛動起了心思。

定王拒絕了那些被送來的美人兒畫像,在十八歲那邊迎娶了十七歲的白鳶兒,兩個人和和美美,日子過得十分恬淡幸福。

戶部也被整頓的十分妥帖,據傳當時太上皇甚至還有將吏部也交到他手裡的打算,就連當時對皇子十分嚴苛的宰相都暗暗感嘆。

如果定王沒有殘疾,就算是庶子,對登上皇位也不是沒有勝算的。

婚後一年,白鳶兒懷了身孕,定王對她更是呵護,幾乎時時不離她的身邊,甚至還親手給她做小食。

可是就在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白家出事了,倭國突然駕船闖入了大陳西海,燒了沿海十數個村子,砍傷砍死了上百名村民。

而被闖入的這個州縣,正是白家人的管轄範圍,太上皇派下欽差前去調查,在白家府邸的暗室,查到了白家和倭國賊寇頭目來往的信件。

白家上下一百三十八男丁全部被殺了,女眷們按例需要賣到教坊司,白家的女人不堪受辱,也不願意揹負賣國的身份,紛紛在牢裡選擇了選擇懸樑。

當初白妙兒在京都陪著快要生產的白鳶兒,定王想法子用死囚代替了她,這才饒過了一條小命。

當然,這些事情白妙兒姐妹當時是不知道的,定王幫白家求過情,但是被太上皇斥責了,又知道白鳶兒月份大了,擔心她受不了刺激,就帶著她去了京都郊外的莊子。

所有的丫鬟婆子都是下了死命令封了口的,可是誰知道……這件事情還是被白妙兒知道了。

……

白鳶兒死後,白妙兒接受不了,鬧死鬧活的要出家,說是要為白鳶兒祈福。

定王雖然傷心於她害死了妻子,但是到底她當初還不到十歲,又哪裡忍心讓她一個女子青燈古佛過一輩子。

說是要將她送到江南,找一戶富庶的人家寄養,等到歲數大了,在那邊成婚生子也就罷了。

可是白妙兒不依,說要不是她的緣故,姐姐和小外甥也不會死,她要為姐姐茹素七年,等超度了姐姐的亡靈,然後再考慮去江南的事情。

定王見她心意已定,也就答應了她的請求,讓她帶發在京都的一處庵堂修行,對外面說是身子弱,不能在家裡待著,免得折了福氣。

這幾年雖說定王府每個月都會送東西去庵堂,但是除了王妃白鳶兒的生祭和死祭,兩人幾乎都不碰面。

時間一晃六年已經過去了,眼看著白妙兒就要還俗了,可是不知道怎麼,就被賈母帶到了榮國府。

定王知道之後,只說讓人看著別受了委屈,看起來沒有接白妙兒回定王府的意思。

今日是王妃的生祭,白妙兒如往年一樣回了京都郊外的庵堂,和定王一起抄佛經抄到申時末酉時初。

王爺見天色不早,就說讓人將白妙兒送回榮國府,白妙兒半晌沒說話,直到定王有些不耐煩了,才說她那裡有白鳶兒的畫像。

莫寒本來以為王爺是被說動了才來了榮國府,誰知道到了櫳翠庵之後,王爺只看了那畫像一會兒,就收了起來,坐在院裡發起了呆。

對了,王爺面朝的方向……好像就是綴錦樓。

到底自己不在的時候,這位賈二姑娘和王爺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