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臉還真大(第1/2頁)
章節報錯
排憂解難?不是迎春小看探春,探春確實是個精明的,但是這世界上精明的人太多了。
她就算是再聰明,到底也只是一個常在深閨待著的女子,排憂解難,她還真的是敢開口!
只怕是被慫恿著,才想得這樣天真,歸真閣的事情確實是一塊大肥肉,但是這塊肥肉卻不是誰都能吃得下的。
有梅夫子在,有清風帝在,這肥肉誰吃誰倒黴,就算是勉強嚥下去,只怕也會被毒死。
她不知道羊毛作坊賺錢?當然知道啊,但是為什麼當初只要了高階羊絨線的生意?還不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根本吃不下。
要說賺錢,雲容齋賺錢吧?為什麼清風帝沒有看上,她和定王也有交情,後來還不是上交了大半利潤,才想辦法依附到了定王。
畢竟對於這些王子皇孫而言,他們真的不缺賺錢的機會,一個鋪子,幾個鋪子賺來的錢根本就不被他們看在眼裡。
當初康王雖說對雲容齋有了興趣,但是來雲容齋挖人的也只是連康王的面都見不到幾次的小人物。
是因為雲容齋不賺錢嗎?
不!是因為雲容齋只賺錢,歸真閣不一樣,它不僅賺錢,還有政治用途。
當然,這也是她事後諸葛亮。
她當初其實也不明白,為什麼康王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甚至不惜暴露甄家,去算計清風帝,也想要將羊毛作坊拿下。
後來還是接手了戶部官員送來的文書裡看出了問題。她還是目光太短淺了,只能看到高階羊絨線的價值,堪稱現實版買櫝還珠。
當她因為京都歸真閣生意蒸蒸日上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梅夫子已經按照她的計劃將羊毛線賣到了更多的地方和國家。
甚至,他已經有了更長遠的打算……
利用羊毛作坊,解決清風帝的心腹大患——西北的問題。
這估計就是元春省親當日清風帝態度突變的原因。
荒唐嗎?一點兒也不荒唐。
要知道大金雖然被稱為大金,但是大金朝對於底下部落的控制卻並不像其他國家一樣。
和大陳的疆域被分為二十二州縣不同,大金是由上百個部落組建而成。
確切的說,大金更類似於明清時期的遊牧民族,他們之所以屢次攻打大陳,是因為本國的土地貧瘠,根本不適合耕種。
春秋季節還好些,靠著放牧和草原上的野草野菜能維持生計,可是等到了冬天,大金的國民們生活就艱難了起來。
生計艱難之後就是爭鬥,大金皇室在這些爭鬥中風雨飄搖,後來不知道是哪一位國君,從邊境居民搶掠大陳得到了靈感,每一年都會派軍隊來大陳叫陣。
大金和大陳不過是隔了一座山罷了,雖說這大山高了點,大了點,但是也只是一座山不是嗎?
大陳這邊的人可以安安穩穩的貓冬,大金的人卻要忍飢挨餓,皇室的人一鼓動,各個部落的首領一配合,搶掠大陳的方針就定下來了。
打不下來怕什麼?用後世歷史書上的話就能解釋了,打不下來也能緩解大金各個部落之間的矛盾。
至少在大金搶掠大陳的這一方面,各個部落都是精誠合作的,也能暫時放下彼此的矛盾。
什麼?你說讓大陳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