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三姐苦笑一聲,繼續說道。

“倒是……倒是也極為合適,可是尤三姐姐,等到回了金陵,姐姐又打算以何為生?”

見她主意一定,迎春倒是有幾分佩服她的當機立斷了。

尤老孃嫁到了榮國府,她和柳湘蓮的婚事眼見著又不成了。

之前還可以說是要待嫁,眼下不成了,賈政礙於身份,說不定會讓人將她帶回榮國府。

到那時候,她的婚事可就和尤二姐一樣,在王夫人的手裡捏著了。

可是回到金陵就要好一些,那裡還有尤家的族人,她完全可以自立門戶。

那裡遠離京都,風氣也比較開放,當地也有不少女子經商或者打理家業,還有尤家的祖宅。

雖然說不做賈家的庶女,但是她還有一個在榮國府當姨娘的娘,回到金陵之後,也不怕有人敢打她的主意。

“當年我們急著來京都,倒是有些田產沒有及時賣出去,我打算讓人好好操持著,賺些吃穿嚼用應該是夠了,

尤三姐的話讓人聽著也有些心酸,頗有幾分心灰意冷的意思。

說起來她也是可憐,來京都投奔尤氏,結果尤氏死了,老孃變成了別人的姨娘,姐姐又變成了那個樣子。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中的男人,偏偏還是一個偽君子。

“尤家姐姐說的也是,姐姐既然要在金陵操持田莊,我倒是可以給姐姐出個主意。”

迎春覺得她可憐,想了半晌,才開口說道。

“什麼主意?難不成妹妹對於操持田莊還有心得?”

尤三姐勉強打起精神,扯了扯嘴角。

“尤三姐姐,金陵和氣候和京都雖說有差別,但是卻說不上特別的大。

姐姐如果現在回去,到了金陵只怕都已經快要十月了,操持田莊倒是要耽誤上一些日子,我這裡有個主意……”

迎春將大棚菜的原理細細的介紹給了尤三姐。

這也不是她的首創,在種花國的時空,明朝其實就已經有了火室種菜的模式了。

大陳應該也有,只是應該都是小打小鬧,根本沒有規模化。

金陵的地理環境比京都要優越,冬季不算特別的冷。經濟環境也不錯,對冬季大棚菜的需求應該不小。

至於操作難度,迎春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從之前精油提取,到後來的羊毛線紡車,這些可都是工匠們研究出來的。

一個火室養菜,之前又有成功案例,他們要做的也就是將利潤最大化。

種出來的菜貴點也不怕,光是四大家族留在金陵的人就不算少了,他們的錢要是不被尤三姐賺,還說不定被誰賺走呢。

再說了,就跟雲容齋一樣,不斷地鼓勵技術創新,大棚菜的價格總會被壓下來的。

“……”

尤三姐被說的有些心動,但是想到要投入的銀兩,不由又有些萎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