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馬都平涼郡(第3/3頁)
章節報錯
從唐初開始,養馬主要分佈在四個郡,即平涼、隴西、天水、金城,後三郡自漢以來,就是重點發展畜牧的地區。
唐代以來能夠在這四郡牧養馬匹,正是充分利用了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平涼郡(治固原)又是西北四大監牧之一,對唐朝的貢獻頗大。
唐代的平涼郡即原州,“大唐為原州,或為平涼郡,領五縣:平高、平涼、蕭關、百泉、他樓。”
由此可見,古平涼與現今平涼市的範圍大不相同,古平涼轄區大、範圍廣,自然條件優越,軍事地理位置突出。
這裡常常是兵家互相爭奪的地方,因為這裡有著天然屏障六盤山,是西出長安北上的古道要衝。
屬暖溫帶闊葉林帶,植被茂盛、物種豐富,利於草的生長。
進入盛唐,氣候溫暖,由於河水的作用,土壤開始變的肥沃,水草生長茂盛,為養馬提供了條件。
唐人便選擇在此發展官營馬業。
李二久經沙場,很重視騎兵隊伍建設,以抗擊西邊的遊牧民族,因此大興馬政。
首先,大力興辦牧場,設立馬政機構。
設太僕寺、駕部、尚乘局和閒廄四個部門,專門管理馬政。
太僕寺權力最大,其“掌邦國廄牧、車輿之政令,總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之官屬”。
而尚乘局專門對皇家御用馬匹進行飼養和管理。
馬政在唐代的發展達到了鼎盛。
有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
唐時,隴右牧是最主要的軍需馬匹供應之處,而監牧就設在關內道的平涼郡。
特此,李二才在今日前來視察。
只見寬闊的馬場上,綠草茵茵,一位身穿黃金龍袍,頭戴赤金盔甲的男人馳騁其中。
四面皆設帷幕看臺,看臺之上除了重要大臣和貼身侍衛,還有好幾位身穿華服的貴妃。
為首的陰妃端坐在馬場中間的看臺上,眼神不住的瞟向遠處新進宮的才人們。
宮中之內,等級制度何等分明。
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才人為第五等級的正五品,品級比較低。
如此低階的嬪妃居然也被陛下邀來馬場,當真是一群狐媚惑主的貨色。
陰妃嘴唇緊閉,雙眼微眯,右手捏著一顆圓潤飽滿的提子,由於她力道加重,此時已經汁水橫流,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