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原身昏君的名聲早已傳播出去,他也不想去洗白原身“昏君”名聲。

有時候“昏君”這個名聲還是挺好辦事的,既然如此,作何還要洗白?

陳玦搖搖頭。

很快就接到了錢文勝已經抓到了那些人的訊息。

當即,陳玦也不再手軟,只風淡雲輕的吩咐了一句,“這些人就不必審了,朕也不見他們,你著人將他們就地處決。”

聽到這個處置,底下的錢文勝驚得還沒來得急開口,倒是讓剛進來的王元亓給聽到了。

“陛下,且慢!”他愣了一下,隨即在錢文勝離開之際急忙開口。

“陛下,如此行事是否不妥?”

陳玦筆下停留片刻,看過去,似乎在問有何不妥?

“今日有諸多寒門學子、女眷在場,若是讓他們瞧見了,只恐會令陛下的名聲——”

王元亓看了看陳玦,最後一句話未敢說出去。

但即便他不說,陳玦這一想還是知道蘇行最後那一句話的意思。

無非就是他那昏君的名聲坐實了,怕那些學子畏懼於他,不會留在陳國。

但他陳玦會畏懼於這些?

顯然不是!

雖是這麼想,但陳玦並未這麼說,而是問王元亓,“那依你之見,朕應該如何處置他們?”

“陛下,現在正是科舉用人之際,此時動手會顯得朝堂、皇室不仁,轉而投奔報效其他諸國。”

尤其是魏國聽說陳國在改科舉制度後,他們紛紛效仿,下昭廣招天下英才。

陳國在軍事上略輸於魏國,但在文壇上卻是不輸於魏國的。

倘若因此事讓諸多學子離開去了魏國,屆時魏國在文壇上也強大起來,必然會有吞併之心。

以他們的軍事,恐難以阻擋魏國的進攻。

王元亓小小的提了下魏國後,陳玦很快便想起來在原著中原身死前還發生過一件事。

原著中魏國皇室曾依照原身下放的旨意進行改革過,效果也很不錯。

但也就是因為效果不錯,讓魏國世家貴族少了利益,導致最後魏國世家貴族全都抵制這次改革。

最後也讓改革進行的不徹底,魏國皇室逐漸式微,成為了世家貴族手中的傀儡。

王元亓的這番話,倒是提醒了陳玦。

魏國並不弱,原著中能被男主滅國更多原因是朝堂內政不穩。

在危機來臨時,世家貴族都已自身利益為大,奮力一搏者也不過是那些武將。

原著中的陳國也何嘗不是如此?

思來想去,最終緣由還是皇室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