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糧價雖然穩定,但還持續在十九貫到二十八貫之間,京倉糧食只能勉強應付到北疆明年的秋收。”

右手握拳,低著腦門,方世玉沉思片刻,開口說道:“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解決糧食的問題!”

出兵不容易,中央軍在編只有二十八萬人,去張掖城十萬,雖然可能會讓韃靼有機會南侵,但也不會讓韃靼有機會進入邊城。

只是一種危險訊號罷了。

而真正困擾大明的,還是糧食問題。

夏元吉道:“解決糧食問題,還是應該從商戶入手,只是朝廷財政有限,贛江的洪澇,南方今年幾乎絕收。”

“朝廷財政極為困難,除非超發寶鈔!”夏元吉說罷,復又搖頭道:“一但超發寶鈔,寶鈔又要不值錢了。”

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七八年,夏元吉對方世玉恢復寶鈔的目的,還是清楚的,而寶鈔的存在,也確實極大的促進了大明的商業發展。

採買貿易。

抿了抿唇,方世玉突然笑道:“鐵炫,張掖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軍報上說,東察哈臺沒有大型攻城器械,只是圍困的話,張掖的存糧許多,足夠供應二十餘日不絕糧,若是省著點用,應該可以堅持四十天的時間!”

“四十天的時間,不少了。先從京倉調撥一千萬石糧食,在大軍前邊先向甘地去。我在想想,要派誰領軍去張掖。”

方世玉一時犯了老大難,張掖的事情,必須儘快解決,但問題是現在,朝廷雖然缺糧,但也不至於讓將士餓肚子打仗。

只是接下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可七軍都督府那麼多人,讓誰去,卻也真的是一件難題。

夏元吉猶豫片刻,還未等他說話,七軍都督府大都督藍玉橫衝直撞的進了養心殿道:“殿下,殿下!”

“怎麼了?你也聽說了?”方世玉看了眼藍玉道。

藍玉愣了愣,看著夏元吉和鐵炫,這才回過神來道:“殿下已經知道了?”

“嗯,我已經讓衛宏才去找人了,等會去武英殿,選將出徵,東察哈臺入寇,必須儘快解決,不然的話,會殃及周邊諸國和草原部落。”

“拖得時間久了,事情反倒不好辦。”方世玉面色平靜東察哈臺只是一個導火索,大明的糧食減產,出口的糧食就少了,乃至於今年的出口糧食,不足七百萬石。

能夠養活多少人的?

大明的周邊,糧食出口給朝鮮,瓦剌,兀良哈,東察哈臺,韃靼,其中朝鮮就拿走了四百萬石糧食。

瓦剌有一百三十萬石。

良哈有一百三十萬石。

韃靼和東察哈臺,兩個大明周邊最大的勢力,分到的糧食卻是最少的額度。

往年風調雨順,朝廷會加大一點出口額,既能推行寶鈔在關外使用,還可以穩定一下週邊勢力,給大明更多的發育時間。

贛江一次洪澇,這一切的計劃,都隨之破碎。轟然倒塌。

一切都要推倒重來了。

藍玉迷惑的看了眼方世玉道;“殿下,東察哈臺造反了。”

夏元吉,鐵炫,乃至方世玉,三人直接從思考東察哈臺入寇的事情中回過神來,目光狐疑的看著藍玉。

夏元吉道:“大都督的意思是??”

“嗶了狗了,這幫丘八是商量好的。瓦剌首領馬哈木求援,兀良哈也來求援,說是韃靼部在強攻他們,要求他們投降獻城!”

此言一出,方世玉和夏元吉鐵炫三人,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對方,夏元吉道:“大都督的情報,準確嗎?”

“那還能有假,兀良哈三衛和瓦剌部馬哈木的書信就在這裡了!”藍玉從懷裡取出了兩封書信。

這一次方世玉沒有當軍報那般置之不理,翻開正瞧著呢。

好事不怕亂,戚偉亦是在外邊高喊著:“八百里軍情,閒雜人等,延誤軍機者,就地正法!”

“讓開,讓開!”戚偉發了瘋似的衝進了養心殿道:“殿下,你們都在這裡??”

吞了吞口水,戚偉一臉尷尬的說道,

方世玉道:“軍情的事情,就不用瞞著了,直接說吧、看看你說的和兩位尚書,大都督說的,能不能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