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外乎就是一些指桑罵槐,沒有意義的抱怨話語罷了。

聽了確實會很不開心,但方世玉左右又不能把徐輝祖如何了,反倒不如不聽,就這樣也挺好的!

輕聲嘆息,方世玉道:“抓在詔獄了?”

“全部抓入錦衣衛詔獄!”戚偉躬身道

微微點頭,方世玉道:“算了,算了!曹國公一生為國,鞠躬盡瘁,馬革裹屍,把人放了吧!”

方世玉心中頗為無奈的說著,似乎真的是在知道李景隆擅自領著數萬大軍出征,致使遼東防線近乎到了一觸即潰的地步。

情緒失控之下,做了不理智的決定。

戚偉面色遲疑,微微一怔道:“殿下?放了???”

“放了吧,李景隆一個人的罪過,就讓他一個人承擔,曹國公豈可無後?”方世玉也不回頭,剛下了命令,戚偉雖然瞭解其中關鍵,但還是開口說道:“殿下,曹國公無論是擅自領兵出征。亦或是致使大軍慘敗,這些都足夠讓曹國公府滅門了,如果就這樣放了,會不會讓人以為,無論自己在外邊做了什麼,都不會殃及家人如此,在外領軍的將校,豈非都是全無二心之人…”

戚偉神情激動的說著。

在他看來,嚴刑峻法,連坐法,重典,才是治理軍隊首長的最好辦法,一個人的功勞,全家享福,一個人犯罪,全家遭殃。

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天下的將校們,不敢有其他心思。

若是現在放了曹國公府的人,那豈不是將朝廷律法置於不顧?日後誰還會將大明律當回事?

方世玉揮了揮手道:“我怎麼做事,幾時需要你來教了?”

戚偉錯愕的目光看了眼方世玉道:“微臣這就去辦!放人~”心中咯噔一聲,但戚偉並沒有多說,低著頭領命離開了乾清宮。

然而這個時候,方世玉的目光還是落在輿圖上,從南到北,每一個可能會出現亂子的環節都被方世玉給標註了起來。

“誰特麼說古代不是全球化的,老子一劍劈死他!丫的,大明一場洪澇,周邊諸國都沒飯吃,這還不算是一體化?”

咬了咬牙,這場戰爭的導火索,並不是東察哈臺和韃靼聯合起來,拉著瓦剌和兀良哈三衛造反而促成的。

相反,甚至東察哈臺應該是沒有和韃靼有什麼聯絡,但是他們就是在這突然的時間,一個時間點上,不要命的進攻大明。

是為了瓜分大明?那都是後話,但他們沒糧,吃不飽,就要餓死人,不想餓死,自然只剩下了南下侵略搶劫一條路了。

自然,往年大明因為紅薯,玉米,馬鈴薯,農作物糧食產量暴增,整個大明的糧食都非常的多。

對於境外的糧食出口,也有一定的放緩,讓周邊的國家勢力部落依附在大明的身上,可現在來看。

場洪澇,江南絕收,大明的糧食滿足自身的消耗都是勉勉強強,自從洪澇開始,內閣便制定了禁止糧食出口政策。

往年能拿寶鈔買到糧食的邦國們,現在買不到了,不鬧騰也就怪了!

“人算不如天算,是不是等過段時間,撐過這個劫難了,還要來場更大的災難?”方世玉看著面前輿圖上這個古老的帝國,心中略有苦澀無奈的說道!

江南。

南京。

整個南京的糧食,自從王川來到這裡後,和朱允熥聯合搞了一場宴會,至今也不過月餘之間。

南京城內,八成以上的糧食,都控制在了王川的手中。那些囤貨居奇的糧商們,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而王川使用的手法,也被記錄在了吳王府管事房!

朱允熥一臉笑容的看著王川道;“王老弟,你可真是個奇人啊,你是怎麼做的?”朱允熥的年歲有沒有王川大,這還真不清楚,但他這聲弟弟叫的,便是他要小,王川也只能挺。

“吳王見笑了。小辦法而已。我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讓這些糧商們,將糧食吐出來。”正所謂,年輕氣盛,少年輕狂。

王川在一個月的時間,兵不血刃的解決了贛江兩岸的糧價居高不下的問題,堪稱教科書級的佈局,操控。

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如果他不驕慢,那這天下也就沒有驕慢的人了。

朱允熥對王川的其他辦法並不感興趣,甚至他對商業也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但這一次和王川的交流,接觸。

確確實實讓朱允熥看見了,商業頭腦的恐怖和力量,只是記在管事房的文書,他也看不懂王川到底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