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殺人(第1/7頁)
章節報錯
“上帝之鞭?”方世玉微微一怔,冷哼一聲道:“我的鞭子,抽不到西牛賀洲去。沒那麼長!”
轉身,方世玉拂袖而去。
景陽宮。
方世玉心神沉重的看著慶慎道:“整理什麼呢?亂糟糟的!”
“沒什麼,就是剛修好的元史,閒著無事,翻開看看!”慶慎郡主隨口說道。
方世玉點了點頭道:“元史有什麼好看的,一段屈辱歷程罷了。”
“殿下通讀史書,應該知道長子西征的故事吧。”慶慎郡主開口詢問道。
嗤笑一聲,方世玉道:“今天去司天監定了點事情,三個月前朱高煦送來的亡國公主,還問了我知不知道上帝之鞭,你怎麼也對這個好奇?”
方世玉遲疑道。
西牛賀洲的人對上帝之鞭充滿了恐懼,這是正常的,畢竟上帝之鞭可是給他們造成了無數的傷亡,殺人如麻,屠城無數的一場災難。
當然,在那個時候,華夏也處於災難之中。
慶慎郡主道:“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嗣,可以從蒙古打到西牛賀洲,為什麼他們可以,只是因為他們有馬嗎?”
“妾身讀史書的時候,史書總說,天朝上邦,繁榮昌盛,仁義禮智信,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國。但天朝上邦也不是沒有過侵略擴張。”
“為什麼只是止步西域,從來沒有過,甚至似乎沒有人想過,要去更遠的西方,拿下更多的土地。”
從史書上看,天朝上邦的軍事實力,一直都算是非常強的,引領整個天下。
慶慎郡主一臉迷茫的看著方世玉道。
這個問題,確實是很考驗人,如果是原史上的古時代人,肯定是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的,最終只能以勞民傷財為藉口搪塞過去。
可是既然蒙古人能做到,為什麼華夏做不到?
“主要讓妾身理解不了的是,為什麼殿下一心要從海上前往西牛賀洲,而不是從陸地上。”
慶慎郡主這才開口詢問,朝鮮的事情,她已經不在乎了,她也知道,自己管不了那麼多,但方世玉割走了朝鮮的東北部沿海地區。
十數年來,大明一直在發展海軍水師力量,建造大小船隻已經不可計數。
“拿張紙,研墨!今天夫君教教你,什麼叫地理!聽了之後,你就知道了!”方世玉對慶慎吩咐了一聲,後者連忙起身,讓開坐位。
鋪開一張宣紙,在一旁研墨。
只見方世玉拿著御筆在宣旨上畫了一個大圈。
“將就著看吧,這個世界是圓的,渾天說是真實的。既然這個世界是圓的,大明在這個位置!”
方世玉在地球上標誌了大明的位置,繼續說道:“蒙古草原在這個位置,上邊一點是漠北草原!”
“斡難河在這裡,也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老家!”
“從這裡饒世界一圈,具體有多遠,我也不知道,但從肉眼上看,從斡難河到西牛賀洲,如果有一萬公里的話,從大明出發,到西牛賀洲,就要一萬八千公里,乃至近兩萬公里。”
“單單路程,就是蒙古西征的一倍之遙。”
“華夏的根本在關內九州之地,所有的繁榮,物資,都需要從內地調撥,便是不算烏斯藏都司的天險阻礙。”
“一路平坦的過去,以戰養戰,除了平添殺戮,傷亡,華夏根本無力控制那麼遠的地方。”
“如果說打一仗就跑,單單從軍費,物資消耗等諸多因素來看,華夏勞師遠征去打一仗,不談敗,只言勝,收刮乾淨了所有財富,也是一錘子買賣。”
“能保證不虧本就算好了,而且戰爭本就是撲朔迷離,天下沒有永勝戰勝,一旦兵敗,就會動搖朝廷在內地的統治。”
“到時候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而且危險性太大,在說現實,烏斯藏的雪山,完全阻礙了華夏向外侵略的可能,也擋住了其他人從西部侵略華夏的可能。”
聞言,慶慎郡主道:“那若是從蒙古走,走蒙古當年走的路呢?”
“相差沒多少,甚至會更遠,首先,北方的糧食無法作為軍糧供給,需要從南邊調運,一旦大軍人數過多,超過二十萬的話,以戰養戰很難有所獲得。”
“旦對方堅壁清野,大軍潰亂,慘敗也就成了定局,從內地到蒙古西北地草原,向西去,真正的勞師遠征。”
“簡單來講,大明到西牛賀洲的距離,遠遠是蒙古到西牛賀洲距離的兩倍,乃至以上,這其中還有各種地形阻礙,嚴重影響後方運輸工作”
“大明的土地,最遠能擴張到整個蒙古,南方。”
“這也是我當初為什麼要沿岸前往東勝神洲,而不是直接在大海上直穿過去。無論是危險程度,還是距離,從應天出發前往東勝神洲的距離,並不會比繞這個圈近,乃至可能會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