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方世玉拉著徐增壽,徹夜長談,大明武裝剿匪部隊,從京營挑選了八千人的部隊,從應天府開始。

挨個山頭盤查,尋找匪徒的蹤跡,徐增壽也開始了他開掛一般的人生。

大明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初八!

太和門,方世玉站在門內,一眾朝臣在廣場上,三拜九叩,行下君臣之禮。

在這前一天,朝廷的水師戰船,在藍玉的帶領下,揚帆出海。

至於為什麼是藍玉,方世玉只能表示,船上都特麼是藩王,尋常人真的壓不住這些藩王。

二十個藩王,五千兵卒,拖家帶口,三十餘萬人,還有藍玉帶領的四萬人,出海的戰船,高達兩千一百六十餘艘。

而方世玉沒能如期遷都,也沒能讓藍玉去打仗,為了不讓藍玉來煩人,索性把他扔到海上,看看這頭猛虎,在海上能不能掀起狂風巨浪。

而這一天,方世玉第一次在太和門朝會諸臣。

也是朱元璋居於南宮後,時隔半年的工夫,大明朝廷的第一次大朝會。

禮部尚書張紞,戶部尚書夏元吉,左侍郎王鈍,禮部尚書陳迪,右侍郎方孝孺,兵部尚書候泰,左侍郎劉儁。刑部尚書暴昭,工部左侍郎鄭賜,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練子寧。

除了遠在泰安的嚴震直擔任的工部尚書,沒有被查處牽連到官倉失竊一案外,整個六部堂倌,近乎於大換血。

方世玉攙扶著病怏怏的朱標站在大殿內,太和門外,朝臣跪拜,文臣武將已經堆滿了整個廣場。

而就在前幾日,方世玉聽取朱紫怡的意見,由朱元璋的南北榜,乾脆利落的一分為二,南方學子一次殿試,北方學子二次殿試。

兩次殿試,分別選中狀元,榜眼,探花定額,如此來,既是最快的解決了朝廷用人荒,人手短缺的問題,更是讓方世玉賺足了北方學子的擁戴。

畢竟,往常的南北榜,雖然南北學子被分離殿試,但最終的狀元,還是隻有一個,迄今為止,也沒有出現個北方狀元來。

實則,明初的南北榜,並不算什麼突然出現的事情,這分配,在宋朝就有極大的漁輪聲響。

只不過是在洪武朝出現了巨大的高潮,而朱元璋也解決的讓人應接不暇。

洪武三十年,南北榜的事情,朱元璋一口氣殺了劉三吾,張信,白信蹈,連同洪武三十年的狀元,剛剛被點了個月,一併被朱元璋車裂。

當然,這些人都只能是沸沸揚揚的南北榜的替罪羊。

而方世玉這樣搞,雖然對南方學子有著極大的不公平,畢竟科舉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但奈何,方世玉現在就是端不平。

不過好在一切都能甩鍋給朱標,方世玉只管告訴這幫人,都是按照朱元璋跟朱標的意思辦的。自己只不過是個傳話筒罷了,反正這江山也是老朱家的江山,又不是他的江山,他的目的只是讓大明站在世界之巔,讓華夏成為主宰。

大明三年一次科舉,若是長此以往的南北學子入取定額,狀元,榜眼,探花,應有盡有,雖然會給大明朝廷造成南北對峙乃至兩方學子的對碰。

但這樣的結果,也是方世玉喜聞樂見的,文人的新鮮血液補充的太快了。明末的東林黨,楚黨,浙黨,根本就沒有北方人。

極少數擠進朝廷中樞的北方學子,也只能屈居於這些黨派之內。

南方學子認為家在南方,不收江南的賦稅,提倡讓利於民,方世玉不知道黨爭究竟是好是壞。

但文官集團鐵板一塊,對皇帝來說,就不是好事。

一步一步,方世玉攙扶著走到了太和門內在,扶著朱標那面鎏金打造的龍椅上坐了下來。

朱標伸手輕輕摸了摸,轉身坐了下去,方世玉就站在一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方,文武百官齊聲吶喊高呼著,饒是雙方隔了十數米的距離,方世玉還是能聽到那震耳發聵的喊聲。朱標則是眉頭微皺,有氣無力的揉了揉耳朵。

方世玉忙碌了四天,帶著朱標在紫金山祭拜天地,前往後周世宗柴榮的墓前膜拜,祭奠太廟,一番忙活下來,朱標才坐在龍椅上,但朱標卻感覺這椅子坐下去非常不舒服。

搖了搖頭,朱標從底下取出一塊墊子,放在龍椅上,重新坐好,登基之後,朱標的第一道命令是,去給方世玉搬個椅子過來,就放在龍椅旁邊。

方世玉自然是無所畏懼的,剛剛坐好,禮部侍郎方孝孺上前一步,站在太和門外,同方世玉和文武百官中央!

手中拿著一份聖旨,敞開來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君驟退,歸養南宮,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奉洪武聖君皇帝之遣命,以奉太上皇帝,屬以倫序,入奉宗內外文武群臣及耆老軍民,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謹於今時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託之重,實切兢業之懷,運撫盈成,業承熙洽。”

“茲欲興適致治,必當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舊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涼德,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太始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條列於後!佈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方孝孺看了看身後的朱標,只見朱標微微點頭,方孝孺這才轉過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