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院。

方世玉站在硃紅門前,身邊跟著十數名小太監,面色沉重道:“開門!”

“諾一”

兩名小太監連忙上前開啟了琉璃院的大門,當裡邊的人看見方世玉時,小宮娥連忙躬身作揖道:“奴婢拜見殿下!”

張美人身邊的小宮女,確實沒見過方世玉,甚至張美人本人也沒見過,畢竟她進宮的時候,方世玉還在海外呢。

但在大明皇宮,身後跟著一群太監,宮娥,方世玉穿著一身赤紅色的莽龍袍,這樣的陣仗,衣冠。

整個大明皇宮,也只有朱元璋和朱標以及方世玉才可以穿這類赤紅色的衣服。

“張美人呢?”方世玉面色平緩,開口詢問道。

宮娥連忙躬身,雙手放在額頭前,衣襟鋪在地上,雙手貼著地面,言語恭敬道:“回殿下的話,娘娘還在歇著。”

“歌下了?”

方世玉瞄了一眼,低目看著跪在道路一的宣娥,疑問道。

那小宮女剛要抬頭,方世玉身邊的太監厲聲呵斥道:“大膽刁奴!”

口中斥責著,手中動作卻是不慢半分,上前便要抽打。

小宮女臉上寫滿了恐懼,但這個時候,她一不敢求饒,二不敢抬頭,聽到主管太監手中鞭子揮舞的聲音,眼角不時落下淚水。

“行了,張美人既然歇下了,不好打擾,退下吧!”方世玉嘆息一聲,他卻從沒想過,也沒真正經歷過。

皇宮大內的規矩,全是給宣娥太監女官、外臣,內眷定的,還從經歷過,宮女有抬頭的動作,就要捱打的。

“殿下,聖上的旨意。”太監手裡捧著朱元璋的聖旨,無奈道。

“算了,去慈寧宮吧,把聖旨給寧妃娘娘,讓寧妃娘娘來宣吧。”方世玉無奈的說了一聲,轉身便要離開。

許是屋中的張美人,聽到了外邊的聲音,起身走了出來,來到院落中,一臉遲疑道:“給天雷王殿下請安!”

張美人微微扶了扶身子,對方世玉道。

“既然醒了,那就宣旨吧!”方世玉眺望一眼,隔著老遠看見張美人確實生的俊俏,怪不得能被老朱頭相中。

宣讀聖旨的流程,異常繁瑣,焚香,祭天,忙碌了大半日,方世玉總算是按照禮節,將朱元璋的聖旨宣讀了出去。

在古代,宣讀聖旨,臣下接旨,絕不是接旨的人跪在地上,念一遍就完了。

沐浴焚香,祭告天地,祖宗,祠堂,擺下供桌,朝著皇帝所在的方位,就一卷旨,沒有一天的時間都折騰不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方世玉不願意接這茬,因為實在是太麻煩了。

張美人接了聖旨後,此後的人隨之增加,其月銀也上調許多。

隨著方世玉看見老朱頭在聖旨中明確規定了給張美人的月銀上調力度,讓他找到了一件大事。

沒有返回東宮,而是在宣讀聖旨後,而是直接到了乾清宮中,朱元璋一如往常的躺在軟塌上,日薄西山,他已經很久無法自理,我獨老人般,望著房梁,心中不知在琢磨什麼。

方世玉看到老朱頭目光渙散的樣子,微微雙真一聲十前道:“老朱頭。”

“你怎麼又來了乾清宮了,不待在東宮處理政務總來乾清宮做什麼!”朱元璋並沒有轉頭去看方世玉。

方世玉道:“老朱頭,這也不是這樣說的,我發現了一件大事,需要你拿主意。”

“大事?現在能有什麼大事。”朱元璋無聲嘆息著

自從將這個帝國的政務悉數交到了方世玉手上,朱元璋反倒更是清閒,朱標在很多政治見解上,與朱元璋背道而馳,父子倆的爭執也是一直存在的。

但方世玉的見解,朱元璋卻是毫無疑義,甚至攤牌前,只要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下意識就要去找方世玉求解決之道。

隨著朱元璋的眼疾越來越嚴重,躲在乾清宮的他,對方世玉的大事小事處理方式,也是非常欣慰。

“老朱頭,我感覺,朝廷給官員定的俸祿,是不是,有點太低了?”方世玉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往他並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也沒有擺在明面上,這些年大明一直在變革。

百姓手裡的糧食多了,買賣交易,在大明境內流動的糧食也就跟著暴增,其他各行各業,隨著農民手裡有錢,發展的更是迅猛。

這就造成了,糧食雖然增產,但糧食的價格,還是處於朝廷制定的官價最高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