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建聞言,也不敢言語,趕忙從一旁的櫃子上取出了一個木樁樣式的東西,小玩意不過兩隻手的大小。

中間被一跟內通的竹子連線,竹子的另一頭連線的是小水盆,這是王昌建專門設計的鐵盆。

因為水少,器材小,他只是拿著火燭子在小鐵盆下邊烤著,片刻,看似不多的蒸汽,卻爆發出了駭人的力量。

嘎吱,嘎吱。

王昌建用木料做的小到不能再小的機床,開始運轉起來。

朱元璋看的驚訝,蹲下身子,看著這一條流程道:“如果把它放大二十倍,是不是就可以了?”

“陛下勿怪,這個小東西轉動起來還算合適,但如果機床放大十倍,因為各種不能解釋的原因,這個鍋爐就要放大十五倍。”

“如果想要一個初步設想的二十人機床運轉起來,以微臣微博之力,無知見解,怕是要燒許多水,還要建造非常大的鍋爐房。”

“微臣還在摸索,以求解決之道。”

王昌建躬身拜服道。

方世玉頓了頓,望著王昌建道:“如果按照你現在的方法,確定這個蒸汽能運轉起來?”

“自是可以運轉起來,只不過對水的消耗,就太高了些,而且會浪費非常多,所以微臣不建議此法。”

王昌建躬身道。

“從應天到海邊,要多遠的距離?”方世玉直言道。

“應天府最近的海口應該是揚州府治下的海安縣了,大概有五百里的路。”王昌建道。

方世玉頓了頓,遲疑道:“這麼遠啊,那運輸還不麻煩死。。”

“你想用海水來沸騰,從而獲得蒸汽?”朱元璋瞄了一眼方世玉道。

“陛下見多識廣,我這點墨水,鐵定是逃不過您的眼睛,只是海口太遠了。”

心中盤算著,王昌建道:“殿下,或許可有把這個機器放在海邊建設製造局,從而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來獲取蒸汽。”

王昌建聽到用海水獲得蒸汽,亦是心中認同,這樣的話非但可有得到機床需要的蒸汽動力,還能獲得可以提純的粗鹽鐵等,這些都是朝廷管控物件,哪怕是要飯的在裡邊分一杯羹,也會瞬間成為鉅富。

世代經商的王昌建,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高昂利潤認。

方世玉道:“蘇州不錯,這樣吧,開春之後,你去蘇州選址,在那邊搭建一個火器製造局蘇州分部。”

“暫時先在那邊取水用來燒出蒸汽,一點點改進你的裝置,等這個東西能完全發揮出所有蒸汽的力量,在考慮在內地建廠吧。”

方世玉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他真的不知道,老朱頭這幾年在大明內地,都搞了什麼事情,竟然連蒸汽機都給逼出來了。

而方世玉的言論,卻遭到了朱元璋的嚴厲反駁道:“蘇州不行,既是要建火器製造局分部,那肯定是要投入不少的錢,還要在當地招募民工運送物資,海水。”

“這麼好的事情,怎麼能讓蘇州的人得了去。建分廠擴大火器製造局的經營沒問題,除了蘇州!”

“洪武這個年號沒到頭,蘇州,哼。”朱元璋悶哼一聲,腦海中想起當年他攻打張士誠的時候。整個蘇州的百姓都站在張士誠一邊,讓老朱吃盡了苦頭,雖然最後還是勝利了,但蘇州又有多少人追隨張士誠殘補逃離內地,在海上成了倭寇。

史料說的也很明確,在洪武年間,蘇州的各項賦稅,都是最重的,苛捐雜稅也不為過。

或許也是老朱頭報復蘇州當年幫助張士誠的方法。畢竟他沒有屠城。

方世玉嘆息一聲,看著氣沖沖走出屋子的朱元璋,這才對一旁的王昌建說道:“順了他的意,先去其他地方選址吧,蘇州會好起來的!”

方世玉拍了拍王昌建的肩膀,邁步追上了朱元璋。

應天府中,許多商人都是十多年間,受不了朝廷對蘇州的重稅,舉家搬遷來到了應天府。

在這期間,王昌建一家遇見了方世玉,並且投入了鉅額財富,只希望方世玉能有辦法讓蘇州好起來。

奈何,今天還是方世玉的第一次,無意間的試探,卻讓老朱頭如此大動肝火,誠如其言,他死之前,蘇州的事情是解決不了了。

不過王昌建看著朱家爺孫的背影,他並沒有半點不甘心,反倒對自己的家鄉未來,充滿了信心。

方世玉答應過他們這些來自蘇州的富商,洪武年過去,一視同仁,前人的事情,一筆勾銷。

王昌建雖不通政治,但經商世家,又有幾個是傻子,他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只是在維護自己的那最後的一點倔強。

方世玉和蘇州富商的交流,朱元璋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