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在奉天殿主持接見來使朝貢的事情,反倒把他們叫來這裡,那顯然不會真的只是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那麼簡單就能結束的。

似乎他們都在等待著老朱頭先開口講。

“湯和。”朱元璋一眼就選中了湯和,厲聲說道。

湯和麵色平淡,不驚不惱,微笑著躬身作揖道:“陛下有什麼要說的,儘管說就是了,我們這幫老兄弟,自然是以陛下馬首是瞻!”

若是細說起來,朱元璋這個人,他真的有裡存在的王霸之氣。

當初他去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一個小士卒的他,就能讓已經是千夫長的湯和,唯唯諾諾,甘願走在他後邊。

主要是,湯和還認為這是應該的。

朱元璋厲聲質問道:“咱記得你當初說過,藩王的俸祿過高,世世代代下去,藩王的兒子,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遲早會把大明給撐爆了!

“這話,是你說的不是?”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定睛,只感覺頭皮發麻,一時無法作答。

反倒是當事人湯和,不驚不憂,坦然道:“陛下說是湯和說的,就是湯和說的,不論怎樣,事實就是如此,九大塞王,同其他諸王。”

“豐衣足食,不事生產,現在必須啊只有二十多個兒子,卻已經有了一百多個孫子,再過五代人,陛下的子孫,還不過萬?”

湯和越說,朱元璋的臉色就越黑,弄得一旁的藍玉,都跟著提心吊膽的拉了一下湯和的手臂。

許是湯和年紀大了,真的不怕死了,開口喊道:“若是有一日,陛下的子孫達到十萬,數十萬之數,試問陛下,藩王的俸祿,將軍的俸祿,朝廷是否還給得起?”

朱元璋微微蹙眉,對一旁的藍玉呵斥道:“別拉著他,讓他繼續說!”

藍玉聞言,不敢再有小動作,呆呆的站在一邊,眼中盡是擔憂的看著湯和。

反倒是湯和開口說道:“我要說的都說完了,陛下要是認為不好聽,或是陛下不愛聽,那就殺了我就是了!”

原本在朱標病倒後,湯和就知道事情要亂,便同朱元璋說過告老還鄉的事情,但是奈何,朱元璋不同意。

而因為方世玉以天雷王以及帝師的身份,掌管東宮詹事府,日臨群臣,處理政務,許多昔日朱標舊臣,對方世玉也是極為擁護。

看見方世玉還能守得住這些老臣,湯和這才放棄了告老還鄉的念頭,但他萬萬沒想到,今天竟然會在御花園,發生這種事情,

黑著臉的朱元璋,見湯和說到這裡,突然笑了笑道:“二弟啊,你錯怪哥哥了,我們一起打天下的,難道你不知道,創業維艱,當初在滁州,多艱難的形勢。”

“我們沒有世家的支援,沒有漁輪的幫助,缺錢少糧。”

“大明王朝,立足未穩,北疆又剛剛收復,當年還有徐達能鎮守北疆,封王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天下安寧,四海昇平,九大塞王也存在十多年時間了,是該動一動了。”

“你們這些老傢伙,拿個主意吧!”

朱元璋看著湯和,詹徽,李原名,能在朱元璋口中被稱為老傢伙的,也只有這三人了。

藍玉,常茂,那都是小一輩的。

藍玉還能稍大些,是常茂的親孃舅,只不過在朱元璋面前,他還是年輕的。

李原名目光一凝,想起當初因為阻止朱元璋封王,而被摔死的好友,心中一陣淒涼。

朱元璋道:“是啊,咱不單單是要削藩,還要遷都!”

霎時間,眾人紛紛以驚駭的目光看向朱元璋道:“遷都??”

“沒錯,咱已經定下來了,明年開始,全力營建新都,洪武二十七年,都城遷往北方。”

“至於說應天,降為陪都,改稱南京,除錦衣衛衙門,只留應天府尹,負責收納儲存南方賦稅。”

朱元璋這句話,好似一道晴天霹靂。

宛如九霄驚雷般,落在了他們的身上。

一個個瞪大眼睛,等待著朱元璋繼續說下去!

.......

奉天殿外,巨大的廣場上,依然是人頭贊贊,歡聲笑

奉天殿內,方世玉坐在首位,兩旁入席皆是大明小一輩的勳貴,而這個時候,外邊的太監喊了一聲道:“召各國使臣,依次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