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膚淺了不是?(第2/5頁)
章節報錯
而且這個被他借鑑的人,正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朱元璋可謂是華夏曆史上除了倉頡,最偉大的語言學家了!
洪武18年,戶部侍郎郭恆等人透過塗改財會憑證上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的手段,大肆侵吞、貪汙國家錢糧。案發後,追贓七百萬石。此案從朝廷六部侍郎到地方大小官員、豪紳,牽連數萬人,全部被斬首示眾。
“秋糧案”使朱元璋大為震驚,他一方面更加堅定了“重典治吏”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他下令對全國財務管理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將記載錢糧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分別改為漢字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陌阡”。在此後的實際使用中,人們逐漸用“佰仟”代替了“陌阡”二字。
方世玉用起來那是一點都不帶內疚的,畢竟自己可以算得上是大明福星了,給大明帶來了那麼多的貢獻!
僅僅糧食這一塊,就堪稱大功!
借用一下洪武大帝的發明,完全不過分啊!
“睜大眼睛,看清楚了!”
方世玉提起筆,從壹開始,一直寫道了億。
“這竟然真的可行......”
方世玉剛寫完,李善長就忍不住震驚起來了!
這裡面,雖然有很多字原本漢字裡就包括了,但也有一部分是完全原創的啊!
而且這些字的結構,要比之前的一二三四等複雜的多,想改的難度也高的多!
再想跟之前一樣,僅僅是加上一筆兩筆就想篡改,那基本上不大可能了。
方公子大才啊!
雖然不如倉頡,但也完全是不遑多讓啊!
俺服!
“只要你們把原先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替換成本公子這些字,再用本公子交給你們的記賬之法,郭桓他們的貪汙手段,就可以徹底杜絕了!”
“再想輕而易舉的貪汙,恐怕就得重新寫一個全新的賬單出來了!”
“但那樣做,工作量可就不一般了!”
方世玉淡淡笑道。
雖然假賬並不能因為這些繁體數字的出現完全杜絕,但起碼可以減少一大部分了。
何況在這個時代,方世玉覺得完全夠用了。
想杜絕假賬的出現,那是不可能的。
二十一世紀的人都沒辦到的事情,現在的人更不可能了。
再者自己貢獻給大明的記賬法,戶部那些胥吏想學到精通,再用全新的數字做假賬,每個幾十年,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此之前,靠著假賬貪汙,基本可以避免了。
因此自己倒也不算是在吹牛了。
“此外,朝廷還可以發出佈告,張貼在交通要塞,以及人口密集的地方,告訴老百姓,朝廷到底徵的是什麼稅,每一種稅徵收的數額是多少。”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知道自己要交什麼稅,要交多少稅,凡是不附和情況的,就可以認定為是貪官汙吏了。”
“只要發現貪官汙吏,老百姓自然就會綁了見官,畢竟咱洪武大帝在肅貪這件事情,那是功不可沒啊,史無前例的聖明君主啊!”
“甚至為了鼓勵百姓,朝廷除了對那些貪官汙吏除以極刑,還可以對那些發現貪官汙吏的老百姓予以嘉獎!”
“只要做到這些,貪官汙吏不敢說完全杜絕了,但基本上也不會太多了。”
方世玉放下筆,淡淡的說到。
實際上這就是封建社會訊息閉塞,傳達不及時,造成的一種資訊差,才讓貪官汙吏有了可趁之機。
只要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交啥交多少,就基本可以避免被割韭菜了。
“恩人果真是有大才之人啊!”
“片刻之間,便能破解郭桓等貪官汙吏的手段!”
“恩人若是願意入朝為官,為大明貢獻自己的力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不過是保底,就算是封個公侯甚至異姓王,都是輕而易舉啊!”
朱標頓時忍不住誇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