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對方世玉信任有加。

雖然不至於言聽計從,但方世玉的話還是在他心裡極有份量的。

如今砍方世玉話裡話外,似乎對朱棣意見不小,朱元璋頓時好奇起來。

而此時的朱棣,更是一臉的問號。

他甚至比方世玉更清楚,此時老爹心裡,方世玉的份量有多大。

所以,朱棣此時的心情那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萬一這貨在老爹面前說幾句自己的壞話,老爹一個不爽,不讓自己去大草原上砍人了,咋整?

對於朱棣來說,北平簡直就是天堂啊!

距離金陵遠不說,無聊了還能去大草原上砍砍人。

要是把自己的屬地換個地方,自己去哪找人砍啊?

“你還真說對了,我不只是對燕王有意見,實際上,我對所有的藩王都有意見!”

方世玉也不藏著掖著。

大明王朝走到最後的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各大藩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否則依照皇太極那點兵力,就算吳三桂叛變當漢奸,清狗們也不可能一統華夏!

然而清狗都不用自己出手,南明那群藩王腳跟都沒站穩,就開始內訌,最後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不過方世玉倒是也可以理解,大抵是朱元璋自己是草根出身,吃過不少苦頭,所以對血脈看的很重。

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人跟自己一樣吃苦,朱元璋可謂是絞盡腦汁了。

不僅面面俱到,啥都安排好了,甚至連名字都想好了,按照金木水土的偏旁部首取名字。這也導致了後面帶金木水火土的字用完了,於是乎老朱家的後人開始自己硬造字,而且名字裡有很多生僻字,這一點倒是有點像武則天。

比如朱慈炤,這位主可以說,就是朱元璋害死的,為了不違背祖訓,硬是給孫子取名字帶火字旁,結果被康麻子發現了,一家老小都被滿門抄斬,連兩歲的小孩子都沒放過。

至於朱元璋定下的封地制度,比取名字就更離譜了。

除了太子一脈,其餘兒子只要成年了,就全部在外面給塊地,當藩王去。

能幹架的,就放在北方,替國家砍蠻子去。

不能幹架的,就放在南方,替國家守衛腹地。

除了繼承皇位的以外,其餘的按照八個等級,從親王到奉國中尉,從嫡長子開始繼承最高爵位,餘下依次降級。

比如嫡長子繼承的是皇位,那麼二兒子就是親王,親王的嫡長子依舊是親王,但老二就是郡王了,郡王的嫡長子依舊是郡王,老二就是鎮國將軍了。

而到了奉國中尉後,就不再降級了,只要是老朱的種,最次也可以繼承這個爵位。

前面的就不提了。

就算是最垃圾的奉國中尉,那待遇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如此一來,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就可以安享榮華富貴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覺得自己的後人,那都是龍子龍脈。

幹活是不可能的,就連科舉都不用參加。

因此朱元璋還規定,但凡是他老朱的種,既不能幹活,也不能當官,更不能從商,除了去大草原上砍韃子,啥都不準做。

但凡有人敢違反這個規定,讓老朱家的種給他幹活,那就直接一家人共赴火葬場了。

可見,朱元璋真的是啥都想到了。

但可惜,朱元璋沒法想到後面的變數。

朱元璋前腳剛走,沒多久,朱棣就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