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請求(第1/3頁)
章節報錯
“叛主投敵,這罪名實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不管哪朝哪代,作為高高在上的皇帝,全都非常忌憚自己的臣子造反作亂。
更何況朱文正以大都督和皇侄的雙重身份去投敵,造成的影響以及帶來的後果,比直接造反要嚴重的很多。
如果換成別的皇帝的話,直接一杯毒酒,要不然就是三尺白綾。
比如說唐太宗的兒子,齊王李佑起兵謀反。
事情敗露之後,被這個以心胸寬廣聞名的天可汗賜死。
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蔣王李輝聽說有人在唐高宗的面前誣陷自己造反,驚恐交加之下,還沒等朝廷派人來調查,就選擇自縊了。
要不是自己心中還念及他是自己的子侄的話,朱文正這個混賬玩意兒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還輪得著他在鳳陽老家,逢人便說老夫的壞話?
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所以說啊,朱大大都督身上有這麼大的罪過,聖上都原諒了他。”
“這就可以讓文武百官那有些敏感的神經緩一緩,從而緩和當今聖上與文武百官之間的關係。”
“文武一道一張一弛,我可以非常確定,這就是陛下早早準備好的局。”
“不過,大都督應該不是主動配合的,可這也沒有啥關係。”
“我非常欣賞聖上這種剛柔並濟,以及那深謀遠慮的手腕。”
“聖上沒有損失什麼,就可以讓文武百官歸心,這空手套白狼的功夫,讓我自慚形愧。”
“洪武大帝朱元璋,不愧是本少爺心目中的萬古一帝啊!”
方世玉滿臉敬佩的說道。
修繕城牆的事情暫時沒有訊息,跑路一時半會兒也跑不了。
閒得沒事做的方世玉,就在腦海中把洪武年間發生的大事都過了一遍,好好捋了一下這其中的過程。
從而方便自己確定大明王朝歷史的走向,和原本的歷史到底偏離了多少?
自己剛才的那一番話,就是方世玉對現如今大明王朝做出的總結以及心得。
聽到方世玉說完這些話後,朱元璋整個人傻在了原地。
自己有這麼厲害嗎?
老夫我怎麼啥都不知道。
不過嘛……
肯定老夫是在下意識裡考慮到了這些,然後情不自禁的就做了出來。
雖然老夫我沒有意識到,不過當初咱就是這麼想的。
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