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你們高興的太早了(第3/3頁)
章節報錯
“祝老頭,就算當今陛下把本少爺剛才說的那些方案全都採納了,也只是在短時間內緩和南北士子之間水平差距過大的問題。”
“隨著時間慢慢變長,還是會出現南方士子獨佔鰲頭的狀況。”
方世玉一邊給朱元璋倒了一杯熱茶,一邊開口說道。
“這是為什麼?難道我大明王朝的文脈真的南移了,北方出不了狀元嗎?”
朱元璋有些無語的詢問道。
旁邊的太子也有些疑惑地看著方世玉。
“這個嘛,你這一次倒是沒有猜錯,我大明王朝的文脈確實是南移了。
出乎朱元璋的預料,方世玉居然肯定了朱元璋的想法。
這下子讓朱元璋徹底傻眼了。
老夫只不過是隨口一說。
沒有想到居然是真的。
莫非朕的金口玉言靈驗在這個方面了嗎?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南方士子具備天時地利呢?”
方世玉有些無語,然後跟朱元璋以及朱標解釋了一番。
這裡面的道理非常簡單,還是因為經濟所惹出來的么蛾子。
大明王朝正處於從農業社會朝著工商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
在農業方面,江南的土地一年可以達到兩熟甚至三熟。
就算今後大明王朝全面普及方世玉所貢獻的那三大神物,可江南這邊的土地收穫也遠遠會高出北方。
在東南沿海這一部分雖然土地貧瘠,不過商業卻是十分發達。
不少人從事手工行業就可以養活一家老小。
無論是江南的農業還是東南沿海的手工業,都意味著中農或者市民階層就可以供一個小孩子讀書。
可是在北方,恐怕只有一個小地主才能做到。
這樣一來,南方士子的讀書量和北方士子的讀書量,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狀況。
南方讀書人多,相應水平就會提高,在同等的條件下,金榜題名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這是一個因果論,無論當權者使用什麼辦法都無法改變。
除非讓南北雙方的經濟拉平,不過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想法。
“這,這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