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陛下,這內閣的構思是哪位人傑所想出來的,這簡直是鬼神莫測的想法。”

等一切都拍板釘釘後,新任的首輔吳達忍不住開口問道。

在他看來,能夠把內閣、司禮監以及軍機處這三套衙門的運轉環環相扣,弄得天衣無縫。

想來只有臥龍鳳雛這種難得一見的當世人傑,才會想出如此完美的想法。

可是令他想破腦子,也沒有想出來到底是朝中哪位大臣所構思的。

“按照徐某的猜測,大機率是誠意伯所為。”

徐達謹慎的猜測道。

“如果真的是陳毅伯的話,倒也不是不可能!”

旁邊的吳琳點頭附和道。

誠意伯就是劉基劉伯溫,對方才華橫溢,是一個不遜色於臥龍鳳雛得當世大才。

如果說李善長是大明的蕭何,徐達就是韓信,那劉伯溫就是朱元璋的張良。

不過這劉伯溫也和漢初的張良一樣,大明王朝剛剛成立沒有幾年就歸隱田園了。

“你們都錯了,老夫和誠意伯知之甚深,我相信這絕對不是誠意伯所為。”

旁邊的李善長搖頭否認了這個猜測。

“韓國公何出此言?”

吳琳疑惑的開口詢問道。

“誠意伯雖然奇計百出,料事於千里之外,不過他畢竟是文人出身,格局有限,關於戰略方面的相關事宜並非他所長。”

“像內閣制這種關係,到我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的萬年之策,誠意伯他絕對構思不出來。”

李善長一本正經的解釋道。

“韓國公言之有理。”

徐達認同的點點頭。

作為明初三傑徐達,李善長,還有劉伯溫,都各有所長。

徐達擅長統兵作戰。

李善長精於政務後勤。

劉伯溫則可以運籌帷幄,制勝千里。

像這種涉及到王朝國運的方針,確實不是劉伯溫所擅長的。

“那韓國公,你覺得會是誰呢?”

吳琳有些好奇的問道。

“內閣制涉及到我們大明王朝的國運,乃萬年長存的大計,設計內閣之人必定目光長遠,心懷天下黎民,所以,此人應該就是……”

李善長環顧四周一圈後,看著朱元璋崇拜的說道。

“此人就是當今聖上。”

“除了陛下之外,老夫實在是想不出來還有誰能有著如此寬闊的胸懷,以及過人的眼光。”

“能為我大明王朝效力,微臣實在是三生有幸。”

言罷,李善長高呼萬歲,然後衝著朱元璋深深的鞠了一躬。

看著李善長公然拍朱元璋的馬屁,旁邊的徐達還有吳琳心中震驚不已,眼裡面充滿了羨慕還有嫉妒的神色。

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

怪不得李善長這個老小子可以混成開國功臣的第一人,而我們兩個只能混一個國公和尚書噹噹。

要知道像這種不要臉的精神,也不是誰都有的。

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臣等為大明王朝賀,為陛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