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晉升天同三重境(第1/4頁)
章節報錯
蘇洵一聽,微微一愣。
相比於明辨是非的問題,治理中天則要複雜的多,吳道子的話中有話,他也明白,這是吳道子對他的考驗。
其中若是偏執一面,那麼所答答案便會過於狹隘,想要回答吳道子的話,蘇洵需要三思而後行。
容我想想……蘇洵面帶肅穆之色。
吳道子點了點頭,道:“我給你時間想想。”
蘇洵緩緩的閉上眼睛,他細細的回想著往昔的一起。
他想起了當初輔助寧致遠,想起了當初在邊關的軍旅生活。
他雖然不是掌權者,但也明白,若想得到天下,則要得到民心,須知,民心所向,正是天意。
但治理一個國家,則要複雜的多。
一個國家若是沒有法儀,那麼這種統治也必將不能長久。
一切皆有法,百工以方為矩,以圓為規,直以繩,正以法,所以有了繩法。
但一個國家單單是隻有了繩法也是不夠。
同樣的,要以德服人。
德行的延伸,則是需要大量賢才,只有有了賢才,治理國家才能夠做到井井有條。
那麼除了法儀、德行,治理一個國家還需要什麼呢?蘇洵不停的反問自己。
此時的他,陷入了一種莫名其妙的迴圈中。
靜下心來,蘇洵一遍遍的回想著。
吳道子所問的問題,太過玄奧,他需要一遍遍的梳理,然後從中找出平衡各方的答案。
這答案,也許不是最好,因為這個問題本就沒有最佳答案。
就這麼坐在桌子前,蘇洵足足坐了一日功夫。
這期間,吳道子一直坐在對面陪著他。
一日後,蘇洵的神情微微一動,目光直視吳道子。
你想清楚了,吳道子帶著笑容看著蘇洵。
蘇洵點了點頭,道:“我想清楚了。”
說出你的見解。
以法儀治理中天,以變革促進中天前進的步伐。
就這些……吳道子皺了皺眉頭,不由問道。
恩,蘇洵很是鄭重的點了點頭。
法儀是他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想到的。
但改革,他卻整整苦思冥想了一整天。
他想過以德治理中天,但中天之內,大多數人都是目不識丁,甚至是山中野人。
這些人,想要透過德行去感化他們,這條路走下去實在太過艱難。
法儀的推動根本在於變革,只有變革才能夠促進中天的發展。
這條路雖然艱難,但倘若成功,那麼中天展現給世人的則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