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身的軌跡,分別朝著三個方向轟去。

劍道的軌跡改變了,劍招也靈活多用,蘇洵看著面前的一幕,激動萬分。

探索和感悟,依舊在持續。

不過雖然能夠將一招化為三招,使出的劍招也能朝著三個方向轟去。

但控制方向的力道太差,有些不平穩。

更為重要的是,速度太慢。

倘若劍招的方向更加平穩,那麼便會大大提高精度,速度越快,敵人反應的時間便會越慢。

倘若再加上氣勢的疊加,我的劍,定然能夠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借力蓄力,劍勢疊加,是蘇洵從劍中感悟最深切。

他已經在大體上做得很好,只是在細節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

這樣的劍招,一遍又一遍地從蘇洵的手中使出。

不對,力度又差了不少,也不是那種流暢的感覺,蘇洵不禁搖了搖頭,繼續使劍。

又使了一會兒劍,蘇洵只覺得氣喘吁吁。

在這裡練劍,壓力太大。

一念至此,蘇洵當緩緩地離開。

當其退守到崖邊的時候,那股壓迫感瞬間消失。

空曠的地面,蘇洵凝視著崖上,兩道打鬥的裂痕依舊存在。

蘇洵的腦海中,漂浮出兩道人影。

他的手中,劍招隨著心意而動。

劍的速度越來越快,幾乎是瞬間斬出。

不對,氣勢太強,這樣的氣勢,面對弱一些的敵人,很容易碾壓,但面對強敵,只會讓對方輕易化解。

氣勢倘若不能持續地向上攀升,那麼便只能將劍勢向下壓,以便凝聚出氣勢,這樣也不容易受到打壓。

透過兩大強者的戰鬥,蘇洵更加明白,氣勢的重要性。

氣勢雖是無形,但卻是有形的存在。

又是刺出三劍,蘇洵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要麼是力量不夠,要麼是速度不快,要麼氣勢太弱。

他摸了摸腦門,不禁有些沮喪。

想要融會貫通,招式與招式之間,仍需要千錘百煉,這並不是技巧可以取代。

越是刺劍,蘇洵越是覺得自己不會劍。

你這人,一看就不會使劍,突兀的一聲傳入蘇洵的耳中。

蘇洵疑惑的朝著後方看去,一名紅衣青年淡淡開口。

為何你會有這樣的感覺,蘇洵微笑地看著紅衣青年。

紅衣青年,面板白皙,樣貌不凡。

看好了,小爺使的劍,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