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虛影時而以身帶指,時而以劍隨身走,時而手持斧頭……種種異狀,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劍與身合,身與氣,氣與神合。

也就是說,手、眼。身、法、只要做到這些,便會出現神形,神似形不似。

形意合、意氣合、氣神合,行劍法如流水,又有蛟龍出海,滔滔江水之勢。

靜,則需步神形相輔相成,身藏環宇,步踏九宮,內分陰陽,外分氣合。

原來如此,蘇洵好似瞬間明白點什麼。

他已經大致瞭解這石壁上的虛影所表達的意思。

只是對於答辯,他仍需要時間去好好琢磨。

此時的他,對於劍的認知也多了幾分。

原先的他,認為無形之劍,便是心劍,無形之刀,便是意刀。

心意相通,則劍可無劍,刀中有劍,劍中有刀。

可如今,他卻被這石壁上所展示的紋理嚇了一跳。

這就好像,三千大,取一瓢水的理,一瓢水,足以讓人參悟一生,甚至一生的時間都無法參悟。

但同時,也有說,大盡頭,便是殊途同歸。

理的辯論,往往是正反兩面,對待事物的觀點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不同。

沒有正確,沒有所謂的錯誤,只有接近或者遠離答案。

就像這劍招中,有指法,也有斧功,融合了幾家之長,最終衍變出一種劍。

若是從另外一種觀點去看,這也是教人如同使用斧頭,也可衍變成教人如何使用指法,具體則是要看觀看的人,從其中看到了什麼。

但終究其根本,其上所要表達的宗旨便是殊途同歸。

蘇洵閉上眼睛,將腦海中的種種統統整理一遍。

在去看那石壁上的一行行字,這些字也並非是字,而是寫的斜斜歪歪。

字非字,劍非劍,有意思,蘇洵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弧度。

他面帶肅穆之色,緩緩的去看這石壁上的字。

他的心神緩緩的進入入定的狀態。

那一字,寫的龍飛鳳舞,在蘇洵的腦海中浮現。

一聲音響起,仿若諸天仙魔誦唸心經一樣。

除了這些,大量的雜音,也一併傳入了他的耳中。

這其中有人的吵鬧聲,也有琴音攝人魂,更有玉簫催人淚下,也有天雷雷罰的雷鳴聲,更有傳到授業解惑的聲音。

是真是假,是假是真,蘇洵都覺得有些分不清楚。

突兀的,他聽到一聲吟誦,是妖是魔是人是鬼是神。

這是……

蘇洵面帶肅穆之色,在聽到這一聲後,陡然間覺得心中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