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守要塞之人,必須有勇有謀,善於征戰,只是眼下戰事吃緊……

陛下,何不讓我與二皇子一同去,二皇子乃是陛下的弟弟,若是加上微臣,也好有個照應,姬元秋提議道。

陳恆深深的看了一眼寧致遠,又看了一眼諸多朝臣,猶豫不決。

此事明日暫議,退朝吧!

諸多朝臣紛紛退了下去。

御花園中,陳恆只覺得心中有些煩悶,當即走進園內。

在他的身後,跟著一名老者。

陛下今日為何猶豫不決,須知戰局的變化只可能在朝夕之間,一旦邊境有危,我們可能陷入兩頭夾擊的困境,老者淡淡開口道。

陳恆點了點頭,道:“如你所言,朕豈不知其中的利害關係。”

只是,今日寧致遠的舉動,讓朕有幾分懷疑。

試想一下,我若是將你軟禁在皇城中,奪了你的自由,甚至是派人刺殺你,你會怎麼辦。

不待老者說話,陳恆繼續開口道:“縱然是無力,必定是恨透了我,一個人若是有了恨,若發洩出來,反倒不是什麼威脅 ,但若他忍氣吞聲,只為找一個時機,遠離朕的掌控,你覺得這份隱忍,不是很可怕嗎?”

陛下,只怕多慮了,這寧致遠乃是大帝生前小妾所生,連名字都不配姓陳,他還是跟著她母親姓的,若非大帝生前有些愧疚,只怕也不會認他這個兒子。

況且,他在朝中又沒有過多的黨羽,軍旅中也沒有從軍經驗。

防人之心不可無,你還是小看了他,陳恆有些憂慮的開口。

龍生雙翼,陛下,憑他一個人,縱然是英雄,甚至胸懷大志,但他也是個沒落英雄,沒有人輔助他, 他豈能成就大事。

況且,眼下陛下只是騰不出手來而已,一旦戰事穩定,找個理由將他召回,甚至殺之而後快,老者的眼眸中帶著一絲寒光。

你所言,容朕考慮考慮。

二皇子的府上,蘇洵看著寧致遠。

蘇兄,寧致遠看了一眼坐在身前的蘇洵。

那一日發生內亂後,寧致遠並沒有急著逃出城,反而是四處尋找蘇洵,將蘇洵接到府上。

從那一日後,全城戒嚴,不許進也不許出,蘇洵自然沒有機會走脫。

二皇子,蘇洵淡淡的開口道。

寧致遠嘆了口氣,道:“今日我向陛下提出,要鎮守要塞,陛下沒同意也沒拒絕,看來他對我的猜忌還是很重。”

臨危受命!!!

你貿然提出要征戰沙場,是個帝王都會猜忌你,蘇洵開口。

還望蘇兄教誨一番,在這樣下去,我遲早會被陛下迫害至死,寧致遠憂心忡忡道。

這場皇儲之爭,我已然沒有任何希望,甚至也不想參與進去,只是大哥依舊不會放過我,寧致遠的眼眸中帶著幾分迷茫。

二皇子放心,你今日已經曉以利害關係,為大局計,陛下明日必定會讓你出征,蘇洵緩緩開口道。

為何,寧致遠眼眸微眯,看向蘇洵。

其一,陛下沒有明確拒絕你,便證明你有希望,其二,須知戰事瞬息萬變,遲則生變的道理。

最重要的還是,陛下無人可用,只能用你,用你疑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蘇兄前面所說的,我都懂,只是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解,寧致遠虛心求教道。

陛下明日必定同意你出征,你可以答應,但你卻不可以帶上家屬,只需輕裝出便可,一者可表明你的立場,其次,也可打消陛下的疑慮。

原來如此,寧致遠眼眸轉動,點了點頭,那這一次,我只需太傅和蘇兄等人隨行便可,其餘人等,一概不帶。

恩,蘇洵點了點頭。

他嘆了嘆氣,這一場內亂,已經將所有人捲入其中,他想要置身事外,卻發現根本無法遠離,因為他已然在內亂的漩渦中。

從寧致遠找到他,兩人推心置腹的談了一晚,蘇洵便發現寧致遠有著和他一樣的想法,這點上,也讓蘇洵甘心去幫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