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場館內的大螢幕上,蘇炳天的起跑反應速度確實是位於榜首。

蘇炳天的起跑反應速度是0.114秒,其次的才是米國隊第一棒的接力選手,起跑反應速度是0.119秒。

蘇炳天的前半程是真的快,但是快都是有代價的。

在蘇炳天讓自身前半程比其他選手快上一籌的表現中,所需要消耗的體力,都將比其他選手更多。

蘇炳天不僅僅加速跑迅速,而本身的彎道技術也格外精湛。

已經逐漸有了後世“圓月彎刀”的趨勢。

“蘇炳天加油,這位同樣年輕的一百米專案運動員,也讓我們看到,華夏速度。”

楊建口齒清晰的將每一個字的發音都力求標準。

“我們原來忽略了,如此優秀的運動員,加速,繼續加速。”

蘇炳天現在,在八位第一棒的接力選手當中,略微領先。

畢竟蘇炳天都可以做到,將現在跑進9秒80的林遠,都在前面三十米,保持略微領先。

可見蘇炳天現在,因為身高,或者是其他方面,讓蘇炳天的成績提升更加迅速,而自身的瓶頸也更高。

三十米過去,比賽場館內的觀眾,就發現,現在位居第七道的米國隊第一棒接力選手開始發力。

米國的奧運會選拔賽,被稱為小型奧運會,從來都不是空憑白話,米國運動員的水平確實高。

蘇炳天沒有去思考其他選手處在怎麼的跑動位置。

現在,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將自己的跑動速度提升至自身的最大速度。

畢竟自己的第一棒,本身也沒有不算是一個完整的一百米,那麼距離沒有那麼長,可以適當的將體力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

暫時看上去,領先的是蘇炳天,其他七個接力隊第一棒成員都還看不出個大概。

四十米,五十米,蘇炳天在途中跑階段,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速度,即將提升到自身的最大速度。

接力隊之間,雖然都獲得了奧運會四乘一百米的參賽資格,但是接力隊之間,實力也是有所差別。

就好比目前左邊第六道的千里達及托巴哥隊的第一棒選手,就可以看出,暫時略後於第七道的米國隊的第一棒選手。

而米國接力隊的實力,確實也遠超於千里達及托巴哥接力隊一大截。

七十米左右的距離,蘇炳天自身的跑動速度達到最大跑動速度,身體肌肉都在維持目前自身最大速度跑動。

在第一棒和第二棒接棒位置的張陪萌,目光始終都在蘇炳天身上。

畢竟自己和蘇炳天是進行交接的,那麼自己需要無時無刻的注意蘇炳天跑動的位置。

這才好判斷自己應該什麼時候,進行回頭進行加速。

其他接力隊的第二棒選手都在準備加速。

現在可以看到,蘇炳天倒是看上去,也看不出誰領先,畢竟彎道的原因,本身存在一定的視覺錯誤。

八十米左右,蘇炳天自身的肌肉出現疲勞,同樣肌肉也維持不住,身體最大功率的執行。

比賽場館內的國內觀眾都緊張的盯著比賽場館內田徑場上面的紅色身影。

四乘一百米專案,一個團隊專案,也是格外體現華夏速度的專案。

無論是國內的熱度,亦或者是國際的熱度,對於四乘一百米專案這個團隊專案,都比大部分的個人專案,還有高上不少。

看到蘇炳天跑到八十米左右的距離之時,張陪萌知道自己需要準備回頭加速了。

張陪萌轉身回頭,身體做出向前輕微傾斜,全身制動發力,好似一頭甦醒的猛獸。

同樣在衝刺跑動的蘇炳天,看到張陪萌跑出位置,開始加速。

準備跑到張陪萌的身後,將自己現在有的使命,遞給眼前和自己距離二十米不到的張陪萌。

而無論是第七道的米國接力選手,亦或者是第六道的千里達及托巴哥接力選手,都已經將接力棒遞給第二棒的選手。

畢竟他們都是八根跑道的靠後,倒是華夏隊處於第三根跑道。

在前面三百米之前,看上去三者之間,如果都是同樣速度的話,給人將是第三道最落後,第六道的略微落後於第七道。

張陪萌在全力的加速,雖然也聽到了身後逐漸靠近,越發清晰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