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麼久,為的是什麼?

為的不就是看不到二十秒一場的二百米專案決賽,為的不就是看林遠跑二百米專案決賽。

林遠也注意到昨天採訪自己的解說員楊建,也是準備配合一下解說員楊建的工作。

“林遠運動員,我們又再次見面啦。”

林遠點頭,是呀,見面的還是真的快呀,畢竟自己連續參加了三個專案。

“不知道,對於待會的二百米專案決賽,有什麼對於自己內心的預期呢?”

“跑出最好的自信,就是我自己所希望的。”

林遠也不想回答這樣的問題,略微有些不好直接回答。

“那希望林遠可以再次和昨天的一百米專案一樣,跑出優越的成績。”

說完的楊建還特別給林遠做了一個鼓勵加油的姿勢,林遠自然點頭回應。

索性都沒有出現前世在抖音裡面刷出來的腦殘記者提問。

“不知道蘇炳天你這次打算怎麼跑?”

“用力的去跑。”

索性沒有出現這麼腦殘的提問,要不然林遠覺得自己本來都是沒有緩過來的呼吸,有可能直接會岔氣,影響接下來的二百米專案決賽發揮。

而比賽場館內,也已經是陸陸續續,分不同個觀眾入口進入,坐在觀眾席上。

觀眾的入場,也讓比賽場館內,逐漸燥熱起來。

比賽場館內就好似一個螞蟻窩,密密麻麻的,都是好似螞蟻一般的人頭。

只是隱隱約約的刻意看出不同的服裝和顏色。

眾多觀眾撥出的二氧化碳,也讓溫度緩緩升高。

對於張陪萌,楊建還是有些印象的,在國內解說田徑短跑時,也是知道張陪萌本身是京都的百米天才,成名很早。

只是不知道現在,因為何種原因,導致將自己從小選好的主項一百米專案給改成了二百米專案。

楊建心中自有困惑,想要請求繫鈴人解答,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

張陪萌其實對於楊建也有印象,畢竟都是頻繁出現在田徑賽事解說的解說員,見面的次數多了,自然也是眼熟了。

來到張陪萌的面前,楊建將自己內心的解惑說出口。

“張陪萌運動員,對於現在將一百米專案轉為二百米專案,有什麼想要對電視機前的觀眾說的嗎?”

張陪萌似乎在思考,思考了大概兩秒鐘,並沒有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等太久,也沒有讓楊建等太久。

“相較於一百米專案,二百米專案明顯更加適合我,有的時候,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聽到這話的楊建下意識的停頓一下,不過職業素養讓楊建很快調整過來。

而電視機前的國人,也是沒有想到,張陪萌竟然張口說出如此具有人生哲理的話語,確實是很意外。

不過一句話,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電視機前的國人,有點過得並不如意的,自然會陷入短暫的思考。

選擇有的時候,比努力更加重要,也許是對的,畢竟選擇,將是一條完全不一樣的分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