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發光(十三)(第1/3頁)
章節報錯
很多時候,人都會陷入一種“三問”模式:為什麼要選這條路?這條路要怎麼走?這條路要走多久?
多數的煩惱與迷茫都藏在這“三問”裡,你看透多少,未來就清晰多少。然而,世上並沒有絕對的清晰,就算你看得再透,總會有霧裡看花的時候。因此,與其“三問”,不如“一心一動”,即一心一意地行動。
就我個人而言,自己時常都會陷入“三問”模式,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發光?這種方式可以如何發光?選擇這種方式之後多久才能發光?我過分期待美好的未來,而忽視了不可或缺且可能枯燥無味、煩惱迷茫、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所以,我不問了……
時間回到2017年的2月20日,我和一位新來的阿姨合作開機……
其實,這只是很平常的合作,但對於我而言,如果能從合作中引發一些思考或回憶,那就是不平常的。
那位阿姨可以說是新來的,也可以說是老員工,因為她幾年前在這裡工作過,和不少老員工都熟絡得很。
嗯,這位阿姨來自哪裡我忘了,但她看上去很符合唐朝的審美觀,而且還有著一股強大的氣場,每一次大聲說話都霸氣側漏!她和她的老公在身材上很般配,因為當他們倆站在一塊,感覺會告訴你,嗯,肯定是一對夫妻。
她的老公是品質部主管,人稱老杜。我和老杜沒怎麼說過話,所以,沒有多少關於他的描述。或者也可以說,我對男的沒什麼興趣,所以沒什麼瞭解。
我知道,你對女的比較感興趣,是不是?
哎喲喲?!不錯喲!
特別是阿姨們,對吧!
雙腳抱頭一邊去!我頂你個肺肺!
阿姨姓張,所以理應稱呼她為張阿姨或張大姐,但我稱呼她為張小姐。只因,她幽默地稱呼我為劉先生。因此,以幽默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我們的開始,是從人生三大哲理問題中來的。嗯,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以後要去哪裡?
關於“你是誰?”已經有了回答,她是張小姐,我是劉先生。
然後,關於“你從哪裡來?”的回答則跨越了地理的界限,回到了生命的源頭。
我從哪裡來?什麼時間來的?嗯,我於1992年的冬月來自一場氾濫的河水。而我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我偉大的阿叔阿嬸聽見了我在泛濫的河水中傳來的哭聲而發現了我,從而養育了我。所以,我是那麼的富有神秘色彩。呵呵呵……
她從哪裡來?我沒有問,不必問也知道。不過,她談到了她那比我小一兩歲的兒子。她的兒子同樣會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問自己的父母一個充滿哲理意義的人生問題:“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她給出的回答,是那麼的自然而真實:“你是我生出來的呀。”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看來她的兒子並沒有一種尋根問底的精神。要知道,一般好奇心十分強大的孩子都會天真地問下去。比如,當小孩子得知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答案之後,還會繼續問:“媽媽你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甚至有“為什麼我會在媽媽的肚子裡?”孩子的好奇心,大到只有你不想說,沒有他們不想知道的。
所以,很多父母為了略過這個有點尷尬或者又有點難以表達的繁瑣過程,一般都會種下一個善意的謊言。嗯,就像我阿叔阿嬸在小時候的我心中種下了一個我願意相信的善意謊言——某天下大雨,河水氾濫,我是被河水推來的。
雖然有點像電視劇情的誇張,但長大後回看這些善意的謊言卻感覺有一種幽默的溫暖幸福。
張小姐選擇自然地讓兒子知道他想知道的,也是一種有利於孩子培養正確三觀基礎的方法。
她還談到了她兒子的戀愛,對此,我只有一個問題:“你對你兒子以後要找的老婆有什麼要求嗎?比如,希望她是哪裡人呀之類的。”
她很認真地回答:“這我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我兒子他喜歡就好,畢竟那個才是陪他過日子的人,又不是陪我過日子,他們倆過得幸福快樂就好。我也有我的生活,所以我對未來媳婦並沒有什麼要求……”
她的這個回答令我覺得她很特別,畢竟多數的男方母親都會對兒媳有一部分要求,比如希望是哪裡人呀,希望做什麼工作呀,希望家裡有什麼人呀等。
最後,關於“你要去哪裡?”的回答嘛,都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