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熱(七)(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只要是你喜歡的事情,都能帶給你積極的能量,如果你懂得去捕獲。
當初2015年還在喜德盛工作的時候,因為哲理野獸對我的思想渲染,奇妙地讓我嘗試著去看了《火影忍者疾風傳》。儘管它在我童年的時候就很熱門,但我就是沒有興趣去看。
想不到,在我出來工作之後,卻無可自拔地愛上了煲它,因為我很想知道作為吊車尾的鳴人如何透過努力實現自己每天都大喊的夢想——當上火影。
他的成長,他的蛻變,是我當時非常需要的一種能量,因為我也很需要成長,很需要蛻變。而喜歡,是可以帶動一個人內在的積極性的。看著劇中喜歡的人物在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去突破自己,自己也會莫名地有一種能量在推動著自己去努力,去突破。
或許,這和偶像的影響力是差不多意思的。當然,過分狂熱而不理智的追星行為除外。
一直煲,煲到一百多集去了柬埔寨工作之後,因為那邊沒有版權,所以看不到。
沒關係,2016年回國之後接著煲。
因為已經更新到幾百集了,我完全可以像煲電影那樣享受劇情的變化,而不需要體會那種每集二十幾分鍾卻只能每週一更的無奈但卻又萬分期待的心情。
煲到2017年年初,《火影忍者疾風傳》終於被我煲完了。
鳴人的成長,在當時真的給了我一種力量去突破自己內心的黑暗,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本以為《火影忍者》會就此終結的,但萬萬沒想到,原來,還有《火影忍者博人傳》。
對此,我感覺真的很好!
也許有很多火影迷無法接受主角不是鳴人和佐助,所以果斷棄劇。但,如果是真愛,為何不可以愛屋及烏呢?為什麼只喜歡鳴人和佐助,卻不能嘗試著去喜歡他們的後代?
難道只是因為鳴人和佐助出現在自己的青春時代陪伴了自己的青春,所以他們就代表著自己的青春,而無鳴佐就不火影?
可是,深入地想想,鳴人和佐助已經真正成為大人,並且成家有後代了。為何很多喜歡他們的人卻不願跟著鳴人和佐助成長?要知道,鳴人和佐助所經歷的成家和有後代,也會是自己所要經歷的。為何就不能陪著自己的青春一起成長,一起走向成熟?難道所謂的喜歡,就只能停留在記憶?
很多火影迷看到《博人傳》中已經成為火影的鳴人,並沒有感覺有多開心,相反地,更多的是吐槽。吐槽鳴人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厲害,看起來那麼弱之類的。同時,也有吐槽博人沒有鳴人小時候厲害之類的。
感覺,這已經從喜歡淪為偽喜歡了。
因為他們已經不能從中得到積極的能量,反而產生了更多負面的想法。
而我對火影的喜歡,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喜歡,非但沒有因為主角不是鳴佐而減少喜歡的程度,反而是更加喜歡了。原因是,關於火影的一種傳承。
我覺得《博人傳》有著屬於它的特色,比如,從時代的變化上有著創新,有列車、有電腦之類的現代產物。
新的角色都是《疾風傳》裡忍者的下一代,而且都擁有著父母外貌上的結合以及忍術方面的綜合,這很符合遺傳學呀。同時,如果能把父母的忍術都綜合起來,在之後的劇情裡,應該會很精彩。
新的角色有的和父母小時候的性格很像,有的和父母小時候的性格則相反,而新的角色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也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點。因為看著在《疾風傳》裡成長起來的忍者開始教自己的孩子了,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感,以及對自己未來也會教自己的孩子而有一種特別的期待。
在《博人傳》裡,我特別關注博人和佐良娜,感覺這是天生的一對。鳴人從小就夢想著當火影,而鳴人的兒子博人則對火影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喜歡成為像佐助那樣默默保護木葉的人;佐助從小就只想著變得強大去報仇,其他一切都不感興趣,而佐助的女兒佐良娜則喜歡成為鳴人那樣的火影,為木葉村帶來更好的未來。特別期待他們長大以後能在一起,雙方父親母親都是好朋友,般配到不得了。
在《博人傳》的開端,更多的是博人的叛逆和鳴人因火影工作的繁忙而太少關心家人所形成的對比。
其實,這可以引起思考。
也許我們青春的時候,是可以像鳴人那樣充滿熱血地面對生活。可是,當我們出來工作以後,當我們成家以後呢,我們是否還能保持著那份熱血,以及做到對家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