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去秋來,時間就如同沙子從手中流逝,看得見摸得著卻找不回了。
李家墳前的草屋也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模樣,經歷了風吹雨打,酷暑暴曬,有過大雪壓枝頭,也有過風吹茅草飛。
現在也是東補西破,已經快沒有一個房子的樣了,不過這些都是外物,就好像哪怕一切都變了,茅草屋中那人的求道之心卻不會變。
這三年來,李心安也是堅持不懈的修煉著,相比於三年前那肯定是進步非凡,但是若是這個時間跨度為三年,那就只是平平無奇了。
三年的時間,李心安也只把中平正氣決練到了第八層,也就是練氣八層,哪怕把所有種類的丹藥都吃了一遍,但是依然花費了三年才把修為提升兩層,而第七層到第八層更是用了兩年時間。
這提升的速度驟減除了靈氣需求增大的原因,也和藥物效力減少,自身對丹藥產生耐藥性,資質過差等都有關係。
不過這種速度也是有丹藥輔助,若是隻憑自己來,那怕是三年能提升一層都是謝天謝地了,所以說為什麼寧芝玉知道李心安憑雜靈根的資質,一年時間提升了三層不敢相信的原因了。
不過這提升雖然相當困難,但是到達後期後靈氣的提升也是巨大的,就比如最開始學的控火術,現在李心安有把握維持半天之久,這足以看出靈氣增長之大,要知道之前練氣三層時,這控火術也不過能堅持一個時辰罷了。
靈氣的增長,也便利了兩個中級術法的練習,金甲身和雷行術都可以說練的如臂使指,雖然靈根較雜,但是有丹藥輔助,特別是搭配使用的金甲丹。
所以金甲身可以說修煉起來飛突猛進,也是李心安自己設想中與人鬥法的依仗所在,但要說能耐如何,還要真正的試一次才知道。
這三年中,靈石的花銷不低,主要都是用來換成金身丹和修煉用的丹藥,李心安大概估算了一下最少花掉了兩千塊下品靈石甚至更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李心安趁著閒暇時間有對神秘鐵盤做了各種測試,讓他驚訝的是,不接受秘籍或者傳功玉簡的神秘鐵盤竟然接受符籙。
得知這點後,李心安第一個想法就是那冰鳥中級符籙,在見識到其威力後李心安可是久久難忘,不過現在既然知道鐵盤接受符籙,那以後也有機會把一些威力大,或者稀缺的符籙記錄下來,這樣與人鬥法只要是靈石足夠,那豈不是隨便扔。
那怕是比我高一兩個層次的也不是我的對手吧,心中歡喜的李心安不知道,這樣的戰鬥別說一兩個層次,怕是築基期修士也要頭疼不已暫避鋒芒,當然前提是先獲得築基期的符籙。
不過既然這鐵盤接受符籙,那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這鐵盤接受有文字的符籙,但為何把記錄有功法的玉簡丟進去反而會變成原材料呢?這讓李心安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是因為符籙上的文字有靈氣並且是實物,而玉簡中的則為神識燒錄兩者的本質不同,或許這鐵盤不是不接受文字而是會吸收神識!
雖然覺得這種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也不過是設想而已,真正的真相不是一個小小的練氣期螻蟻所能知道的。
既然想不明白李心安也不再去亂想,把思緒轉回對目前和未來的計劃上。
現在距離寧芝玉所說的青雲宗大招,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而青雲宗據寧芝玉所說在南國的北方的青雲山脈中,那是南國最大的山脈之一。
所幸青牛村也在北方,不過就算方向一般但是其中的路途也是不短,哪怕以李心安現在的腳程,不施展雷行術的情況下最少需要三個月時間。
所以既然現在剛突破第八層,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更進一步,不如就出發吧,在路途中多多練習雷行術,即節省時間又能繼續修煉。
打定主意,李心安反而不急了,有條不紊的收拾行李,此行一去便不知多久才能回來,或者根本回不來了。
仙凡有別,或許以後自己潛修閉關一次便是用年來計算,真的還能回來這裡嗎,來到父母的墳前出發前最後一次看看二老,心中雖有些悲傷,但是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