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長安亂 第二百三十二章 蠶食中原(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大唐建國以來,最大的敵人,一直是西南吐蕃。
這些年,大唐和吐蕃雖然修好,秋毫無犯,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情又哪裡能說的清楚?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吐蕃與大唐早晚必有一戰。
高仙芝為什麼放著好好的西域都護府副統領不做跑來長安給李隆基看家門?哥舒翰為什麼不老實待在封地而特意趕來給李隆基賀壽?
當朝幾乎是最能打的兩個將軍,李隆基把他們調回長安,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這些年朝廷的軍事重點都側向了西南方,這次出兵契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肅清北方壓力,保證大唐沒有後顧之憂。然後,才可以安下心對付西南的吐蕃人。
楊國忠本以為對吐蕃的戰爭會在五年到十年之內來臨,就算聯想到安祿山要反,他也沒有想到吐蕃會趁虛而入。
“你們這是要四分天下?”楊國忠眉頭緊皺,“好好一個大唐,改弦易幟也就罷了,連漢人正統你們都要斬斷?”
“我父親有胡人血脈,從小就被你們大唐人看不起,誰知道他吃了多少苦,瘦了多少累,才爬上今天的位子!”安慶緒臉色猙獰,“可就算是這樣,他也被人輕視,胡人的血脈讓他一輩子都得被朝廷上的那些自詡清官的人嘲笑。嘲笑也就罷了,每天還有數不清的彈劾信要告發我們懷有異心,我們一家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陪著笑臉侍奉皇帝,生怕哪一天皇帝的刀就架到了我們的脖子上!”
“我們不想反,我們也想當個忠臣,可你們容不下我們。”安慶緒語氣陰冷,“既然如此,我們乾脆就反個痛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唐人如何,胡人又如何!就許你們唐人做皇位,胡人就只能騎馬?”
楊國忠說道:“就算胡人做皇帝,你們也得穩固江山,契丹北面尚且有回紇牽制,可吐蕃狼子野心,讓他們介入絕對不妥。”
“呵呵,叔父不必憂慮。”安慶緒笑道,“分完大唐,再分吐蕃。”
“具體的計劃,齊先生和父親還在商量。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我們退守三鎮,讓契丹和吐蕃去爭中原,等他們鬧得生靈塗炭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
楊國忠嘆道:“如此,只怕要等上十年二十年了,中原百姓,還不知要死幾成。”
“看不出楊叔父還有憐憫蒼生的心吶。”安慶緒冷笑道,“死!死的越多越好!”
“到時候,我們在范陽另立北庭,叔父依舊是宰輔,伏龍之功當屬第一。只要安家存在一天,楊家便永享富貴!”
楊國忠自然沒把安慶緒的這番話當真:“我如今是騎虎難下,到時候,只望你們不要忘了我。”
“一定。”安慶緒微笑道。
“你之後就住在我楊府了,地下是墨家的機關,有許多閒置地方。你們住在那裡也便於隱蔽,稍後,我會讓腓兒帶你們去。”
“我知道,是當初 血衣堂的舊址。”安慶緒說道,“那些人,讓我們可是頭疼了好長一段時間。”
楊國忠話鋒一轉:“不過——你若是想從外面再帶人進來,卻是不行,只能是你隨身攜帶的僕從。”
“小侄明白。”安慶緒點了點頭,“我們也不會常住,如果刺殺不成,長安城的情報也需要搜查,我們會在外面另尋住處,等待時機再出現,不會打擾叔父您了。”
“嗯。”楊國忠點點頭,朝書房門外說道:
“腓兒,帶安公子前去安頓。”
……
幽香居。
韓山佀和夜山柃,憑著自己的記憶,畫出了楊府的地圖。
李心安瞧著,只感覺與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己記憶中的輪廓相差太大。
楊府就是當年李林甫府邸的舊址,李心安也應該熟悉。可是他十八年沒有回去,對於李府的記憶早就已經模糊不清了。
不過,府邸佈局可以改,但李府下面的墨家機關,卻不是楊國忠可以改造得了。
血衣堂有著李府地下墨家機關最清晰的佈局圖,每條鎖鏈、齒輪、銅梯、排水渠、通風口和暗道出入口都用紅筆標註的明明白白。
甚至連暗道的開啟方法,上面也都寫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