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城內沿街商鋪林立,旗幡稠密,吆喝聲不斷,商鋪前則堆滿了糧食、布匹、鐵器、香料、瓷器等,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街道上,南來北往的客商如過江之鯽,形形色色,密密麻麻。

這情景,比之京都埤城的街景,似乎都毫不遜色。

董旭捋著鬍子,隨便走入一家茶館,竟一時找不到一張空位,不大的店內坐滿了客人。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有人結賬,董旭連忙上前,不等店家收拾杯盤,便搶先坐下。

一名店小二連忙一邊收拾桌子,一邊熱情招呼:“客官,讓您久等了,請問您幾位?想要點些什麼?”

董旭見這小二服務還算周到,便微笑道:“我就一位,給我上一壺清茶,隨便來兩碟乾果點心即可。”

“好嘞,您稍等!”小二收拾完,便下去準備去了。

董旭朝著周圍檢視一番,發現這店內共擺放了八九張桌子,每一桌都坐著喝茶聊天的客人,大家都在低聲交談,不過似乎都在談生意。

不多時,小二端來一壺清茶,一碟瓜子,一碟蜜棗,還有一碟點心,一一擺放在董旭面前,道:“客官,您的茶點到齊了,輕慢用。”

說罷就要離開,董旭連忙叫住他道:“店家,我記得前幾年來北海,這裡窮困破舊,人煙稀少,怎麼如今變化這麼大呢?”

那小二取下肩頭搭著的白毛巾,邊擦手邊道:“客官定是外鄉人士,我們北海縣啊,來了位了不起的縣太爺,他上任後帶著我們打山匪,分田地,又帶領我們修渠建學,如今每家每戶都有地種,往來客商不斷,這不,我們的生意也都好做多了,現在大家吃得飽飯,又能賺到錢,還不用擔心山匪水賊劫掠,這都得感謝我們縣太爺啊……”

董旭聞言心中暗喜,看來這孫正義所奏內容屬實。

“哦?竟還有這麼了不起的縣太爺?”董旭故意讚道:“不知你們這位縣太爺姓甚名誰?我如何能夠一睹風采?”

那小二聞言卻一臉不高興,只聽他道:“我們縣太爺的名諱豈能隨便打問?我還有事要忙,客官請隨意。”

說罷,竟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董旭滿頭問號。

這時,鄰桌一位年歲稍長的老者出言道:“這位客官看樣貌像是做生意的吧?”

董旭連忙拱了拱手,道:“在下是做布匹生意的。”

“哦!”那老者點了點頭,道:“如今北海縣內做布匹生意的商鋪眾多,不知你是想買呢,還是想賣?”

“我是想賣。”董旭誆道。

“你有多少貨?價格如何?”那老者隨口問道。

“這位老哥也是做布匹生意的?”董旭忍不住問道。

“哦,我是有一家布莊,但我的主要營生是做茶葉的。”那老者回道。

“哎呀,原來老哥是個大生意人啊。”董旭起身拱手道。

“唉,我這算不得什麼,在我們北海縣啊,向我這樣有幾家鋪子的人多了去了,這要說大生意人啊,那得是我們這開票號的李老闆,人家那生意才叫做得大呢,甚至說富可敵國也不為過啊。”老者的話雖有誇張,但他滿臉得色,似乎這位李老闆便是自己一樣。

“哎呀,是我這外鄉人沒見識了,請問老哥,這位李老闆都做哪些生意啊?”董旭故意問道。

那老者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才道:“這李老闆的生意貫通各地,主要有票號、錢莊,還建房賣房,反正什麼最掙錢他就幹什麼,人家那眼光和實力,豈是我們能比較的?”

“還請老哥原諒我孤陋寡聞,請問什麼是票號、錢莊?建房賣房又是為何?”董旭腦袋上的問號更多了。

“哈哈哈”那老者一聲長笑,道:“我以前啊,也沒聽過,現在才知道了些皮毛,便講給你聽聽。”

隨即,將什麼是票號,錢莊,建房賣房又是怎麼一回事,一一講給董旭聽,董旭聽完,忍不住心中暗猜:這位李老闆究竟何許人也,竟有如此魄力?能想到這麼多聞所未聞的買賣。

當他還想多加打探關於宏遠票號的情況,誰知那老者卻起身離去,說是事務繁忙,改天再說。

董旭無奈,只得拱手相送,隨後,他也沒有心情品茶,只想趕緊去看看老者口中的紅樓。

等他叫來小二結賬,又發生了一件令人尷尬地事情。

茶點費用三十錢,董旭摸出一兩碎銀,誰知店家卻不收現銀,只收銀票,這令這位來自京城的御史大人很是驚詫,後來,還是店小二指引他前往宏遠票號,用身上的現銀兌換銀票結算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