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安內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民修渠(第1/2頁)
章節報錯
膠水與沽水自北而南分西東流經北海縣,膠水北接萊州灣,沽水南接膠州灣,選其狹窄處計劃修渠,從而打通膠水與沽水的連線,既可灌溉全縣農田,又可開通水路交通,其作用不言而喻,吳乾將此渠命名為永太渠,寓意永享太平。
這日,吳乾召集全縣亭長以上人員匯聚縣衙議事,等他講完開渠的作用和意義時,卻發現在座眾人似乎並不很感興趣,究其原因,一名里長坦言道:“大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怕百姓們無利不起早,大傢伙拋家舍業都去修渠,家裡誰來照顧?我們都去修渠了,只怕到時候一家老小都餓死了,還談什麼利國利民。”
“放肆!你怎麼什麼話都敢說?”一名老者放聲斥責道。
“我說的都是事實嘛!”那裡長雖有不服,但在老者面前也不敢再做爭辯。
吳乾笑道:“無妨,我就喜歡聽真話。”然後對著那名老者拱手道:“不知老丈如何稱呼?”
那老者起身回禮道:“在下店頭鄉三老黃宗羲,見過縣令大人。”
吳乾知道,所謂的三老相當於一鄉之長,平日裡德高望重,深受鄉民擁戴,負有收稅、調節鄉里糾紛,教化鄉民之職。
“原來是黃老。”吳乾再次拱手笑道:“剛才那位里長說的都是事實,本縣也完全能夠理解,所以,此次修渠期間所花費的工費和糧草,均由縣庫承擔,不會讓大家白忙活的。”
黃宗羲感慨道:“修渠本為本縣子孫兒女百年大計,如今吳大人成此功績卻還要支付給百姓糧餉,這叫我們情何以堪啊。”
“黃老所言差矣,民力不是免費勞動力,就像那位里長所言,如果家中勞力全都出來修渠,家中斷了收入,家人吃什麼?喝什麼?”吳乾起身繼續道:“等到此渠修成,我們的糧食豐產了,作物有了銷路,大傢伙都富裕起來了,屆時,本縣的稅收一樣會增長,這就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黃宗羲起身拱手道:“想我黃某人真是虛度人間六十載,大人所謀長遠,令人佩服,店頭鄉一定全力支援修渠大業。”
吳乾聞言歡喜道:“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不知每天我們每人可以獲得多少糧餉?”另一名亭長怯生生地舉手問道。
“哈哈哈”他的樣子和舉動逗得堂上眾人捧腹大笑,但他所問的問題也是最最實際的。
吳乾笑罷讚道:“還是你提的問題實在!不過此次修渠,工費我們不以天來記,大家隨我到地圖前觀看。”
柳雲升連忙將一副巨大的縣域圖鋪展在桌子上,眾人全都圍了過來,吳乾提筆在膠水和沽水狹窄處畫了條粗線,道:“經測量,此渠長約40裡,我們計劃渠寬為2丈,深1丈,需徵調民夫1萬人,每人負責修渠6尺,經驗收附和標準的,一次性發放工錢白銀3兩,修渠期間每人按天補助糧食2斤。”
等到吳乾說完,眾人隨即嗡嗡討論。
“按照這個標準,俺最多兩個月就可以完工,兩個月掙3兩銀子,還有60斤糧食,這比我以往半年都掙得多。”
“就是就是,沒想到吳大人出手竟如此大方……”
……
黃宗羲悄悄將吳乾拉到一旁,低聲道:“大人莫要誆騙於我,這些年各地稅賦少之又少,我估算咱們縣庫裡的錢糧,恐怕維護日常開銷都不夠,大人開出如此價碼,到時候如何能夠兌現啊?”
吳乾放聲笑道:“只要大家對於工程的質量有所保證,錢銀的事情我來解決,哦,對了,如果大家有時間,我可以帶大家去縣庫看看,看看我們的錢銀夠不夠支付大家的工錢。”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臉上掛著笑容,卻不敢說要去縣庫檢視,那不就意味著不相信吳乾所說的話麼。
吳乾見狀,吩咐柳雲升和宋鑫道:“你二人帶大家去縣庫走一圈,稍後再回來這裡。”
“是!”二人領命帶著眾人前往縣庫,吳乾則坐下來靜靜品茶。
不多時,眾人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此時,他們沒有了剛才的疑慮和擔心,臉上掛滿興奮和信心。
“吳大人,我們出五百精壯勞力。”
“我們出一千勞力!”
“我們出一千兩百勞力!”
……
一萬勞力很快就湊夠了,吳乾笑道:“好,接下來由縣丞柳大人跟大家商定各自具體負責的區域,三日後,我們正式開工修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