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頓了頓,說道:“陳忱他說,如果接受了大道的收購,那麼小蟲音樂就將再不能帶給使用者好的使用體驗,因為大道絕對會想辦法往平臺上新增連結,以來給大道商城引流。”

“他說,大道不管收購什麼產品,都不會有把這個東西去想辦法做大做好的想法,一切的商業行為,最終都是為了他們的核心——大道商城。”

“陳忱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心血只能淪為引流工具,所以就拒絕了大道的招攬。”

路遙嘖嘖兩聲:“陳忱這人,目光看的很長遠啊,思路也準。”

大道確確實實就是這種做法。

前世,就在明年以後,因為企鵝提出泛娛樂化的商業概念,試圖將旗下產業打造成一個生態環境閉圈。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的大道,同時也是企鵝在國內的最大對手,為了不落後於人,緊隨其後就同步推出了大文娛計劃。

接連入場網路文學、線上音樂、影片網站、遊戲等全方位的線上娛樂行業。

投資超千億,一度在業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資本大戰。

但是最終的結果呢,卻非常不盡人意。

在與企鵝的對拼中,頻頻落入下風。

倒不是說大道的資金不夠多,也不是說大道內部的人才質量比不上企鵝。

其實在很多行業中,一開始大道總是能佔據不小的優勢,甚至在個別產業中,能牢牢把握市場超過一半的份額,將企鵝完全壓制。

但是,往往在佔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大道的思維方式就會出現偏差。

或者說他們整個企業內部的側重點,自始至終都是隻專心於立身之本——大道商城,而不在乎這些“外來戶”。

無論進軍了哪個行業,一旦做出了一些成績,也不管在這個行業內究竟有沒有徹底站穩腳跟,有沒有將使用者完全吸引住,他們都會做出同樣的操作。

向大道商城引流。

就好比在音樂平臺方面的佈局。

前世,大道在2013年收購了業內最大的線上音樂播放平臺天天動聽,再加上自己內部成立了蝦米音樂,將兩個平臺完全打通後,又花大資金接連購買了大量歌曲版權。

在與企鵝旗下的qq音樂爭奪市場方面一度佔據優勢,使用者量高達數億。

就在大家都以為大道要牢牢佔據線上音樂平臺的頭把交椅,成為國內第一的時候,大道開始瘋狂的在音樂平臺上新增大道商城的廣告連結。

首頁、二級頁面,只要是使用者能看到的地方,到處都是商城連結和宣傳。

甚至還開通了一個商城專欄,直接放在首頁最突出的地方,比音樂曲庫的位置還要醒目。

好傢伙,我是來聽歌的還是來買東西的?

使用者只要一個不留神就會點到購物商城裡去,對於音樂平臺的使用體驗差到了極致。

而就是這種做法上線後的短時間內,導致大量使用者流失,紛紛轉投其他平臺的懷抱。

其中尤其是豬場出品的雲音樂,簡直就是“感謝同行饋贈”。

本來與兩大巨頭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甚至內部已經做好了當穩老三的準備。

可誰知道天降橫福,大道竟然主動將使用者往外趕,雲音樂看準時機,全盤接收,一舉超過了大道音樂的規模,來到了國內第二的地位,與qq音樂聯手將市場瓜分。

而曾經被業內外寄予厚望的大道音樂,在這般操作下,越來越孱弱。

2020年,天天動聽宣佈停止服務,永遠的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