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上顯示出來的,是快手上線至今的資料情況。

半年時間,註冊使用者攀升至千萬級!

活躍使用者高達四五百萬,堪稱本年度增速最為恐怖的網際網路社群應用。

路遙滑動滑鼠,螢幕上又變成市面上的其他短影片應用。

除過快手以外,排名第二的是新朗的秒拍,使用者在五百餘萬級別,只有快手的一半。

第三名是美拍,不到三百萬使用者,而第四位,才是企鵝推出的微視短影片,去年九月份上線,截止到目前使用者數只有堪堪兩百來萬,快手的五分之一還不到。

再排名後面的,就是一些只有幾十萬註冊、活躍使用者不足十萬的小平臺,沒成氣候。

“這才短短几個月時間,短影片行業就已經出現了分化明顯的場面。”

路遙手上轉著筆,看著一個個資料,細細思索著。

有個很不同尋常的資料,排名靠前的幾個短影片應用,發展最好的快手對於宣傳推廣的花費反而是最低的。

而排行第四的企鵝微視,則是在宣傳方面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個,雖然說沒有利用到微信等社交平臺,但是也在瀏覽器等門戶流量大頭狠砸了一波廣告,卻效果最差。

這個情況就很耐人尋味了。

路遙估摸著企鵝內部也在納悶。

時代變了?砸廣告的反而比不上不推廣的?

路遙原本以為快手下沉市場的做法效果竟然這麼出色,在大片的荒蕪市場如入無人之境。

但當他將這幾款應用挨個兒體驗過一遍之後,就明白了過來。

四五線地區的空白市場開拓確實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並不是最主要的。

這幾款短影片應用的主要區別在於,運營邏輯的不同。

從新朗的秒拍到美拍,以及企鵝的微視,主打方向都是向使用者推薦他們認為使用者會喜歡的影片內容。

而反觀快手,主打方向在於儘可能的鼓勵使用者上傳自己的影片,以及與其他同類影片之間的聯動性,側重方向在於自主創作和喜好歸納。

短時間之內可能還辨別不出孰優孰劣,但時間一長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其他應用的使用者活躍度不夠,因為平臺分發推薦的內容全都是各種網路上轉載的影片,普通使用者沒有參與感,也很容易形成審美疲勞。

快手則因為平臺上的內容基本都來源於使用者,當它將影片分發給其他喜好相同的使用者之後,獲得點贊和評論,就會反饋回來更加促進使用者上傳影片的動力。

尤其是它的首頁熱門欄目,會很容易激起使用者的創作欲和表現欲。

同城欄目,又會將本地的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連線在一起,形成線上與線下的雙重聯動。

這種運營操作模式,會極大提高使用者的活躍度和自主創作意願,從而提高平臺整體的吸引力。

路遙把這種做法分析出來之後,覺得非常不錯,掏出筆記本將其記錄了下來。

以前只認為快手能夠在初期發展階段一騎絕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是瞅準了三線以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空白市場,可實際情況卻不盡然。

“果然任何一個行業的成功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這個時候貿然的入場,恐怕會落個一敗塗地。”

路遙看著紙上寫的密密麻麻的行業分析嘆道。

這種運營方式完全可以用在星海未來要做的短影片方向,就如同他之前在拼好貨中所提到的邏輯轉變相同。

過去是因為產品的缺失,所以需要人去找產品,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供已經大於求了,所以就需要產品去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