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優質專案餓了沒(第1/2頁)
章節報錯
餓了沒的成立時間要早於美團。
尤其它最早被創立出來,就是為了做外賣的。
幾個在校大學生,因為食堂吃飯不方便的原因,琢磨出來了一個校園平臺,為本校學生提供點餐代送服務。
起初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幾乎全校學生都開始用上了他們這個平臺,那麼創始人張豪就開始思考了,我這個平臺可不可以推廣到其他學校裡面去呢。
他這麼想了,也這麼做了。
當代大學生,對於不出門不去食堂就有飯菜送上門的服務接受意願非常高,張豪和他的幾個夥伴只花了一年時間,就將整座城市的大學校園都納入了自己的平臺服務範圍。
眾所周知,大學校園的消費能力是非常強的,佔據了整座城市超過數萬名大學生市場的張豪,便把主意打到了校外的餐飲門店上去。
學生也不可能只吃食堂啊,是不是偶爾也得換換口味?
而對於手握數萬名學生顧客的餓了沒,相當一部分商家都表現出了歡迎的態度,表示願意將自己的門店接入餓了沒平臺。
就這般,餓了沒在當地一躍成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第一大外賣服務平臺。
話說起來簡單,發展的過程肯定會經歷很多的挫折。
不過張豪這個人思維活躍,點子很多。
當感覺到餓了沒的規模遇到瓶頸和桎梏之時,毫不猶豫的就找到了一個投資機構,三寸不爛之舌,僅僅花了不到一個小時,便成功拿到了數百萬的融資。
一直到現在,餓了沒經過三年的發展,兩輪融資,已經成為了國內外賣行業的第一大市場擁有者。
使用者超過六百萬,分佈在全國上百座城市裡。
年營收已經高達數千萬。
按照正常的發展脈絡來看,如果一直這麼下去,餓了沒必定會逐步將自己的服務範圍擴大到全國所有城市,覆蓋使用者達到數億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沒有對手,沒有人跟它競爭。
偶爾有那麼一兩家做外賣的公司,也都只是盤踞在當地,渾然沒有向更大規模擴張的想法。
可以說,餓了沒這三年時間就宛如入了無人之境,走的順順當當,毫無壓力。
張豪都覺得自己發展的有些過於順風順水了。
可是他這種想法剛誕生出來的時候,美團就出現了。
並且是攜帶著做團購留下的數百萬使用者基礎直接轉型而來。
入場極為兇猛,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徹底轉型,而且完成了在全國數十座大中城市的配送站搭建。
張豪還沒反應過來呢,美團的外賣小哥已經騎著小電驢穿梭在大街小巷了。
見到這情況,張豪心中是又興奮又著急。
興奮的是終於來了個有實力的對手,外賣行業這片市場終於不再是他單打獨鬥了。
著急的卻是這個對手有點過於強悍,一出手便是大手筆。
光是在這幾十個城市鋪設配送站,吸引商戶入駐,招納外賣員,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就完成了。
不說平臺搭建的技術有多好,單是這些動作需要的資金,就不是個小數目。
足以猜測到美團背後的資金實力。
餓了沒雖說年營收已經過千萬,但是純利其實幾乎沒有,甚至還會虧損。
現如今的外賣行業,大多數資金都需要花在宣傳和對使用者實施補貼兩方面。
不然沒有人會去點明顯貴於堂食的外賣。
主要也是時代大環境因素,外賣這個概念,還沒有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形成習慣。
所以初期階段的虧損,是根本沒辦法避免的。
而美團來勢洶洶的入場,直擊餓了沒的核心利益,張豪肯定要迎面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