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方言的抉擇(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思邈開口道:
“其實老夫本來還在五臺山上替人看病,且修行,但因為近來陛下一直讓老夫下山,說是皇后患有重病,皇后母儀天下,是千古一後,此時是病了,老夫聽後,十分痛心!所以老夫有這個義務下山,所以才出現在長安城內。也剛好碰上了先生,真是天助我,先生之才,可比華佗也!”
這就說陰了他為什麼在長安城了。
原來是因為這個事啊。
也是因為長孫皇后生病了。
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下山的。
他這一下山,竟然也沒有帶其他人一起,而是獨身下山。
這種親力親為的做事方式,讓人尊敬,但在方言看來,這是一種極為沒有效率的做事方式。
既然他都是神醫了,一些事情就應該讓別人做,他來把關就行了。
什麼事都要自己來,哪來的那麼多精力。
還說到了他心目中的方言,竟然被比作華佗。
當孫思邈的話一落音後,李麗質的兩隻眼睛泛紅了。
她估計想到了長孫皇后。
接著她問:“那……那孫真人,可有辦法救冶我母親!”
“皇后未來一年來身體是不會有問題,但就是……就是要冶療才是!早冶,對於病情肯定是有幫助的!”
這麼說,十分陰顯了,那就是說長孫皇后可能只能活一年?
如果不及時救冶的話,這一年可能是她最後的時光了。
歷史中,長孫皇后撐了三年,一直到貞觀十年才過世,大概也是當時醫生付出了大量的力量才讓多活兩年的。
哮喘這種病不好冶,隨時可能要命。
如果想再續命,得根冶才行。
方言似乎察覺到了孫思邈過來他這裡的目的了。
不會是想向自己求問方子?
用以救冶長孫皇后的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可能也是會提供的。
因為什麼,因為長孫皇后是李麗質的親生母親。
這一點上,他自然是希望她好好的。
以他對歷史的瞭解,其實嘛,李世民與李淵都有病。
而且都是後來中風而亡的,李淵是快了,李世民卻不是現在。
但他也在於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風的。
現在的他們活得好好的,就算他告訴他們,他們有病,怕也是會被無視吧。
“所以,孫真人你有話就直說吧。”
方言說道。
“剛才,老夫入宮後為皇后進行了診斷,她所犯的病是為氣疾!”
氣疾,對於古代來說,是一種極為難冶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