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個四五分裂的草原,對大秦更有利(第1/3頁)
章節報錯
“陛下,東胡畏懼大秦之威,不敢南下犯秦境。”
“轉而逐漸蠶食貊國肅慎,如今兵峰轉向東南,箕子國弱,難敵東胡之兵鋒。”
“此次臣返回咸陽,將箕子國使臣一同帶來了。”
“對於箕子國向大秦求援之事,臣不敢擅作主張,請陛下聖裁。”
蒙恬神色頗為凝重道。
雖然大秦在河套大敗匈奴人,但北方草原三大部族,匈奴最弱,大月氏強於匈奴,又稍遜於東胡。
東胡吞併貊國與肅慎等諸多部族之後,號稱引弓之士二十萬眾,實力不容小覷。
這些年來,東胡也深知秦國之強盛,不敢冒進。
所以才會轉過頭,去吞併周圍的部族小國,壯大己身。
“匈奴人有何動靜?”
嬴政頓了頓,頗為耐人道。
蒙恬怔了怔,匈奴人河套之戰元氣大傷,如今兵不過幾萬,對大秦北疆的威脅最小。
陛下何出此言?
對強大的東胡置之不理,反而去問弱小的匈奴?
蒙恬雖滿腹狐疑,但卻不敢多問,只能如實道:“回陛下,匈奴人自河套之戰以後,便遠遁漠北,這些年來,陰山以南,幾乎未曾看見匈奴人的身影。”
“反倒是大月氏與東胡人,時常小規模擾邊,對帝國是個不小的威脅。”
蒙恬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陛下驅策。
“不咬人的狗才會叫的最兇,往往那些不聲不響的狗,才會給予致命一擊。”
“一場戰爭的勝負,並不完全取決於實力懸殊。”
“士兵的作戰意志與將領的運籌帷幄,往往才更能左右戰爭的走向。”
“東胡人號稱二十萬引弓之士,在朕看來不過是東拼西湊的烏合之眾,不足掛齒。”
“匈奴人雖少,卻皆為本族精銳之士,若是突襲東胡,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嬴政可是聽曾浩說過,這匈奴人有個王子叫什麼冒頓,是個狼人。
不但殺了自己的父親,為了訓練士卒,就連自己的寶馬與愛妻都射殺了。
這種人,一旦給他機會,他就能迅速做大,成為大秦北疆最強勁的對手。
北疆各部族絕不允許一統,保持現狀才能使大秦的利益最大化。
算算時間,冒頓弒父篡位的日子,也快了吧?
“陛下聖明。”
蒙恬無言反駁,身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將領,陛下所言非虛,他自然十分清楚。
古今往來,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的戰例並不少。
如果東胡人對匈奴人毫無防備,匈奴人舉全族之兵,一舉擊潰東胡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只不過可能嗎?
東胡人真的有這麼愚蠢嗎?
蒙恬甚是費解,不知道陛下為何有此隱憂。